据日经报道,开发商最新的财报显示,去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螺旋下行进一步加剧。尽管政府已采取措施缓解流动性危机,但中国多家龙头开发商仍报告亏损扩大、到期债务增加。

中国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由国有地铁运营商控制的万科集团在周一晚间披露,2024年录得创纪录亏损495亿元,超过1月份预警的450亿元。这是自1991年IPO以来,公司首次年度亏损。
根据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年度报告,合同销售额——大多数开发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比暴跌35%,至2460亿元。公司表示,2025年将面临“集中偿债”,这将“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压力”。
为了缓解偿债压力,万科在2月获得来自最大股东深圳地铁集团的一笔三年期42亿元贷款。此前,董事长郁亮和首席执行官祝九胜于1月辞职,称是出于个人原因。
万科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周二早盘上涨约1%,至每股5.60港元。
另一家负债累累的开发商碧桂园在周日披露,2024年收入为2528亿元,同比下降37%。这家总部位于佛山的公司,归属于股东的亏损大幅收窄,从2023年创纪录的1780亿元降至去年的328亿元,部分原因是债务核销和运营成本降低。
然而碧桂园的债务压力几乎没有变化。截至2024年底,总负债为2535亿元,高于一年前的2496亿元。
龙湖集团是中国所剩不多的大型民营开发商之一,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9.1%,至104亿元。公司在上周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披露,去年合同销售总额为1011亿元,同比下降42%。
引发整个行业流动性危机的恒大集团,截至周二早间仍未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
根据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中国100家最大开发商去年共售出房产金额达4.35万亿元,同比下降30.6%。
野村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3月中旬的一份客户报告中写道:“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房地产行业不能真正稳定,中国经济就无法真正复苏。”
此外,一些分析人士警告,政府和国有企业对这个陷入困境的行业掌控力度正在加强,这可能以牺牲民营企业的活力为代价,进一步加剧了道德风险,一些企业可能因为预期政府救助而不再偿还贷款。
与中国军方有关的国有开发商保利置业集团去年合同销售额增长1%,至542亿元,是中指信息公司汇编的前20家上市开发商中销售额唯一增长的企业之一。
尽管如此,保利披露,2024年归属于股东的利润同比暴跌87%,仅为1.83亿元。公司在3月20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公布了这一数据。
保利置业集团董事长万宇清在香港对记者和投资者表示:“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今年仍将处于筑底状态。”
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投资顾问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尼古拉斯·博斯特在接受访时说:“本质上,这是房地产开发行业的一个缓慢的国有化过程,几乎所有大型民营开发商都已消失。”
博斯特说:“最终结果是,无论好坏,民营企业都被洗牌出局。”
中国房地产行业曾是经济增长的支柱,自2020年8月以来经历多年的低迷。当时政策制定者启动了一项去杠杆计划,称为“三条红线”,从而引发了恒大集团及其他高负债大企业的流动性危机。大量未完工的项目令潜在买家望而却步,导致房价下跌,空置住房激增。
尽管中国当局自去年9月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下调按揭利率,以挽救这个遭受重创的行业,但复苏基本上仅限于特大城市。
野村经济学家在3月21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除少数幸运的一线城市外,房地产行业仍在收缩,损害了家庭对未来收入和财富的信心。”
预警信号持续亮起。根据中国官方统计机构对70个城市的调查,房价、销售和投资在2月继续下滑。
荷兰银行ING的数据显示,2月这70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14%,而1月降幅为0.07%。
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1月和2月新开工面积降幅进一步扩大至30%,而2024年为下降23%。
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表示:“2月的数据表明,官方在政策支持方面还不能松劲。”
他说,如果复苏,更可能是“L型”,而不是U型或V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