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观点:无论政治立场如何,美国人终将怀念特朗普试图废除的制衡机制

2025-04-01 00:00:49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经济学副教授菲利普·坎潘特和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雷蒙德·费斯曼在彭博的文章中指出,一旦美国政府治理方式从“基于明确制度和法律的规则”,逐渐变为“靠个人谈判和关系的交易”,就很难回头了。

1976年,毛泽东因帕金森病去世,将接力棒交给邓小平。在毛泽东领导下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造成严重灾难之后,邓小平将中国带入了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在1980年代推动的改革,被认为帮助中国实现了数十年极为迅猛的增长。

这种巨大转变,无论方向如何,更常见于由单一领导人统治的政权,政治学者称其为个人化政治体制。

在中国,最高领导人受到的限制很少,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转变因此显得尤为关键。这个国家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权者的个人意志。

民主国家的公民常喜欢指出,像毛泽东建立并交给邓小平的个人化政治体制,不如民主政体能为民众带来福祉。从长期、平均来看,这种观点很可能是对的。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历史上也有不少例子显示,个人化体制在一段时间内似乎也“奏效”。

比如邓小平治下的中国,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朴正熙领导的韩国,苏哈托统治下的印尼:这些专制和个人化领导下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都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

现有证据显示,个人化政治体制往往会导致经济表现的波动更大。换句话说,结果的可能范围更广。

2005年,经济学家本杰明·琼斯和本杰明·奥尔肯进行了一项研究,分析政治领导人意外去世后对经济表现的影响。在民主制度下,当领导人去世,比如林登·约翰逊接替约翰·肯尼迪之后,经济并未出现系统性的变化。但当专制领导人去世后,经济结果往往发生剧烈变化:有时是好转,有时是恶化。

当领导人不受约束时,就只能靠运气:也许你会碰上一个“好”领导人,治理有方。但也许会碰上一个糟糕的领导人。

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结果的不确定性加大,灾难发生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历史表明,好运不会长久。

总统权力失控

特朗普执政的头两个月节奏极快,签署了超过90项行政命令。特朗普解雇独立官员,几乎关闭了美国国际开发署,与法官发生冲突,并授权埃隆·马斯克担任政府新任“首席削减成本官”。

马斯克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这是一个法律地位不明确、界定含糊的机构。他目前在大量政府机构中活动,自由调取财政记录,推动大规模裁员。

这些看似零散的举措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总统及其亲信单方面行动的表现。

虽然许多美国总统都曾试图扩张行政权力,但特朗普政府在宣称总统权力最大化方面的积极程度,以及挑战司法体系的胆量,在历届政府中都极为罕见。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几乎没有遭到来自立法机构的反对。共和党掌控的国会在总统各项举动面前,基本放弃了制度性抵制。相比之下,司法系统更为活跃,但其执行力有限。

特朗普政府的议程,加上缺乏来自国会的制衡,实际上是一场试图将权力集中于总统及其亲信(如马斯克)手中的行动。

如果这一做法得逞,那么原本在三权之间基于规则制定政策的体系,将被少数人拍板决定的体制所取代。

美国人觉得自己运气好吗?

要理解个人化体制的风险,不妨设想一下对特朗普和马斯克最乐观的情形。尤其考虑到特朗普几乎不加约束地赋予马斯克权力,我们就以马斯克为例。

假设你相信,马斯克在私营领域的成功完全可以移植到公共管理中,并且他对公共部门现状的判断是准确的。也许因此你预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在马斯克不受限制的权力操作下获得大幅提升。

但即使这个赌注如他最忠实的支持者所期望的那样成功,之后又会怎样?我们能一直指望,总会碰上这样一个适合被赋予无限权力的人吗?

实际上,如果你真的相信马斯克是唯一适合管理政府的人,那么接下来的人只可能更糟。

有一种回应可能是:如果马斯克的继任者无能,甚至更糟,选举机制可以起到约束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未来的总统领导不力或任用不当,选民可以把他们赶下台。

但这种看法忽略了另一个层面的不确定性:一旦转向个人化体制,民主就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你无法在取消制衡的同时,还指望政治能继续遵循原有的规则进行。

从规则到交易

美国政府如今正朝着“通过交易治理”的方向转变,而特朗普自诩为“交易艺术”的大师,无疑对这种方式青睐有加。这与法治形成鲜明对比。法治之下,立法通过有序的政策制定流程出台相应法规。

个人化体制的第一个风险如前所述,是一切太过依赖掌权者是谁。第二个风险是,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即使再聪明,也无法做出所有决策。

当法治被行政首脑的个人意志所取代时,这种随意性就会渗透到日常事务之中。

研究人员玛丽·霍尔沃德-德里梅尔和兰特·普里切特,在一项题为《发展中世界的商业运作方式:交易还是规则》的研究中记录了这一现象。他们指出,尽管所有政府中都存在政治博弈和不确定性,但低收入国家更容易被“交易”主导。

他们的论文举了一个例子:某个企业要申请建筑许可。在基于规则的体系中,申请所需材料会事先明确说明,流程或许快或慢,但基本是可预测的。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因此腐败的可能性也更小。

但在很多低收入国家,作者指出,规则只是“谈判的起点”——企业和政府之间实际上是在做交易。治理模式一旦转为交易,就会带来不确定性,并限制经济机会,从而对投资和增长造成损害。只有那些关系深厚的人才有资格参与。

这是权力不受约束的领导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缺乏清晰规则的状况会层层下传,赋予成千上万的官僚独断专行的权力。在法治缺失之处,腐败就会滋生。

交易的代价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靠交易运作的世界里,成功的方式就是讨好掌权者。如果交易能够取代繁琐税务制度,也许听上去还不错——说不定还能让商业运转更顺畅。

但证据显示,事实恰恰相反。2000年,经济学家魏尚进的一项研究指出,腐败比税收更会打击投资,正是因为腐败变化无常、无法预测。

政治层面的影响比经济层面更加令人担忧。把巨大的权力集中在交易链条顶端的少数人手中,会使他们变得难以被撼动。

如果企业的成功必须靠掌权者的庇护,那些人就能借此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从竞选资金到媒体支持。

此外,不受限制的权力也抬高了掌权的利害关系。如果掌权者可以随意推行任何政策,而且一旦上台就很难被赶下台,那政治对立双方都会把选举失败看作生死之战。由此可能带来更多政治动荡。

而正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阿尔贝托·阿莱西纳在1990年代中期与同事们所记录的,政治不稳定会拖累经济增长。

简而言之,社会科学的教训是:好的经济政策既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制定过程。如果美国真的走向一个不受约束、以个人为核心的政策制定体系,长期代价将极其高昂。

美国拥有世界历史上最繁荣的经济,这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相对制度化、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之上。

一旦这个体系被摧毁,可能再也无法重建。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