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内·菲丹·埃尔乔格鲁是多伦多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她在The Conversation发表的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有色族裔加拿大人支持保守党的倾向。

在经历了数月的政治低迷之后,加拿大自由党支持率出现回升。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在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以及对加拿大主权的威胁时,激发了全国的民族自豪感。
但这种表面上的反弹下,有一个更令人意外的政治变化:加拿大保守党在移民及其子女中的吸引力正日益增强。
传统上,移民和“有色族裔”群体倾向支持中间立场的自由党。在多伦多大都市区,超过一半居民被加拿大统计局归类为“有色族裔”,华人和南亚裔加拿大人长期是自由党的重要支持基础。
然而,近期的民调结果显示了不同的趋势。一项在2024年10月进行的调查发现,45%的移民表示自从来到加拿大以来已改变政治立场,其中许多人现在倾向支持保守党。
此外,另一项在2025年1月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显示,东亚裔(55%)和南亚裔(56%)受访者中,多数人支持保守党,远超对自由党或新民主党的支持比例。
从全国范围来看,“有色族裔”公民如今占加拿大总人口的26%以上,南亚裔和华人是其中最大的两个群体。
虽然加拿大的民调很少提供详细的族裔分项数据,但现有的几项数据显示出这种转变是真实存在的。这一趋势也反映出更大范围的现象:在多伦多大都市区,南亚裔和华人加拿大人的政治参与度正在上升,投票率提高,政治立场日益多元。
保守党加大外展力度
保守党方面也已经意识到这种变化。在波利耶夫的领导下,保守党积极吸纳“有色族裔”候选人,并在郊区的摇摆选区加大拓展力度——特别是通过族裔媒体广告,以及强调经济自立和家庭价值观的宣传。
在“有色族裔”选民中出现的右倾趋势,可能看起来有些反常。毕竟,保守党历来代表的是白人富裕选民,而且在斯蒂芬·哈珀领导期间(2006年至2015年),曾推行限制移民、收紧入籍规定、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这些举措对“有色族裔”社区造成了更严重的伤害。
那么,为何“有色族裔”加拿大人会越来越倾向保守党?
在我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中,我采访了50位出生于加拿大、居住在多伦多大都市区的南亚裔、华裔和白人移民子女。我认为,这种转变并非矛盾,而是揭示了“有色族裔”群体如何应对不平等、排斥感,以及对归属感的追求。
尽管第二代“有色族裔”加拿大人支持保守党的原因有很多,但这项研究特别强调了一个较少被记录的解释。对于南亚裔和华裔的第二代加拿大人而言,支持一个代表白人富裕群体利益的右翼政党,有时是一种在“权力与白人身份相关联”的社会环境中,寻求接受与认同的方式。
融入的隐性代价
换句话说,许多“有色族裔”加拿大人之所以投票支持保守党,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不平等,而是因为他们在试图应对不平等。
我采访的年轻人多在经济地位不稳的中产家庭长大。他们亲眼看到移民父母带着专业资历来到加拿大,却遭遇技能贬值和社会地位下滑。
他们看到家人被迫“加拿大小化”,改名字、改口音,但雇主依旧偏好白人。
他们成长于一个表面上歌颂多元文化的社会,但这个社会往往忽视结构性的种族歧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持保守党并不是对边缘化现象的无知,而是一种穿越边缘化现实的方式。靠近右翼,成为一种归属的信号。
正如一位南亚裔加拿大年轻人所说:“你已经来了。你是加拿大人了。所以,就要开始像加拿大人那样投票。”
这种归属感的渴望不是凭空而来,受到“种族剧本”的影响。这些剧本奖励顺从、惩罚反抗,最典型的就是“模范少数族裔”刻板印象。
被接受的代价
“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将亚裔加拿大人描绘为勤奋且安静地取得成功的人。从表面看像是赞美,但实际上掩盖了不平等,并要求用沉默换取有条件的接纳。
这种接纳非常脆弱。2001年9月11日之后,许多南亚裔人士,尤其是被视为穆斯林的人,很快就被重新贴上“危险的外来者”标签。
类似的情况在新冠疫情期间再次出现,当时亚裔加拿大人遭遇种族骚扰事件大幅增加。在这两种情境下,原本被称作“模范公民”的人群,突然被当作威胁对待。
在某些情境下,政治上的克制,比如保持沉默或回避抗议,可能是一种生存策略。但在这项研究中,我观察到的并不是这种现象。
我采访的这些第二代加拿大人并不沉默。他们明确表达了对保守党的支持。对他们来说,投票支持保守党,不是为了争取被接纳,而是要表明他们早已属于这个国家。
保守主义成了成功、自立和与加拿大主流社会保持一致的标志。
加拿大官方对多元文化的推崇强化了这种逻辑。多元文化常被称为国家的优势,但往往掩盖了种族主义的真实运作方式。结构性的障碍被“包容”的美好叙事掩盖。
重新思考归属感
在加拿大,谁属于这个国家的观念,常常受到种族、阶级和体面形象的影响。“有色族裔”不仅需要证明自己勤劳守法,还要展示自己已经“融入”。
对某些人来说,投票给保守党是一种方式,用来表明:“我不像他们,我是你们中的一员。”
但这种策略是有代价的。当“有色族裔”选民强化了那些让他们边缘化的结构时,他们可能获得了个人层面的认可,却加深了集体层面的排斥。
而在否定以公平为基础的平台时,他们也可能放弃了建设更公正社会的政策机会。
这种现象并不只限于第二代。加拿大广播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每五位新移民中就有四位认为,加拿大在没有充分规划的情况下接收了太多移民和国际学生。
一些移民开始表达排他性的观点,往往针对的是比他们更晚到达的人。这也是一种“向上攀升”的政治姿态,反映出种族、脆弱性和归属感在当今加拿大是如何紧密交织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支持保守党的“有色族裔”选民是天真或不了解现实。他们的决定往往是对权力如何运作的清醒判断。
如果我们希望拥有一个更公平的政治未来,就必须正视种族、阶级和国家认同如何共同塑造了归属感——不仅是在投票箱前,更是在我们关于“谁能成为加拿大人”的叙事中。
社会学家鲁哈·本杰明曾提醒我们,包容不应被视为一种施舍。这不是在“帮助”边缘群体,而是要理解,我们彼此相连。当恐惧左右政策、公共资源被削减时,最终受害的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