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尽管中国和欧洲这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政治关系不断恶化,但欧洲在华投资目前仍保持稳定,企业正在想方设法规避脱钩威胁。
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欧盟对中国的投资同比增长15%,这得益于宝马汽车公司在第一季度收购了其汽车制造合资企业的控股权。
尽管最近投资表现出一些疲软,但欧洲企业并没有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撤出中国。分析人士说,事实上,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甚至可能鼓励企业扩大当地的生产链。
荣鼎咨询研究分析师Mark Witzke表示:“我们还没有看到大规模撤离,企业仍在努力完成已规划的项目。”“至少对欧洲公司来说,主要是那些已经在中国有重大利益的大型企业继续其计划中的投资,尽管由于遏制新冠肺炎感染的封锁而出现了一些延迟”。
一年多来,欧洲和中国的关系一直在恶化,中国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使得中欧紧张关系加剧。去年,欧盟与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被冻结,这又增加了一层风险。最重要的是,今年中国各地的严厉封锁措施导致经济萎缩,并打击了企业利润。
尽管如此,欧洲的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尽管中国一些城市因新冠肺炎实施严厉封锁,大幅抑制了第二季度的需求,但欧洲2022年前6个月的出口总额与去年基本持平。
近年来,中国市场是许多外国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救星,中国的新冠疫情感染得到控制,且经济在2020年迅速恢复,去年的增长率达到8.1%,这弥补了其他市场的衰退和封锁。这种情况在2022年发生了逆转,上海和其他地方的封锁导致工厂被关闭,并影响了今年迄今为止的利润。
随着零售销售、投资和工业产出均放缓,经济似乎再次走弱,中国央行本周出人意料地降息。随着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新冠肺炎病例升至三个月高点,经济学家正在下调增长预期,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出台更多刺激措施,以拯救疲弱的需求。
即便如此,许多外国公司仍然认为,在中国的收益大于损失。
今年早些时候,宝马斥资数十亿美元在沈阳扩建了一家工厂;奥迪正在中国建设其首家电动汽车工厂;空中客车在中国建立了总装生产线,从而巩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上个月,空客在中国获得了一笔价值逾370亿美元的订单。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高级分析师Jacob Gunter表示:“如果你对脱钩的定义是,外国企业要么直接离开中国,要么至少大幅减少在中国的足迹,并在中国之外进行多元化投资,那么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在大多数行业,我们通常看到的情况与此相反。”
这种情况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尚不得而知,但就目前而言,一些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欧洲企业正选择不那么激进的做法,将中国业务与全球业务分离开来。所谓的“本土化战略”包括建立本地供应链和合作伙伴关系,以避免卷入地缘政治风险的冲突。
这一趋势的最新例子之一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决定成立一个中国地区董事会,以赋予其更多自主权并简化决策过程。该公司已经在中国雇佣了9万多名员工,并与合作伙伴一起运营着40多家汽车和零部件工厂。
但这些举措并不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欧洲企业对中国的依赖。从统计上看,这些数据可能也被低估了,因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些数据并没有完全计入本地储蓄和再投资的利润。
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欧洲投资中国的热情保持相对强劲。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央行的数据,2020年德国超过5%的外国直接投资资产流向了中国,不过中国对德国的兴趣似乎趋于稳定。
(来源:彭博)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鉴于欧洲的处境非常艰难,我怀疑欧洲企业不会很快离开中国。”“地缘政治问题可能会改变在中国进一步扩张的天平,但考虑到全球形势的恶化程度,这需要时间。”
中国欧盟商会今年5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7%的受访企业表示,俄乌战争促使它们考虑将投资转移出中国,而10%的企业甚至表示,俄乌战争让中国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然而,近四分之一的人还表示,该国的防疫限制措施令他们重新考虑一些投资。
Garcia Herrero警告称,欧洲企业留在中国的不仅仅是市场机遇。她说,欧洲公司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许多公司正在失去对中国办事处的控制,因为在疫情期间,外国员工的数量大幅下降,而政治影响和利润再投资的压力正在增加。她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几周前汇丰控股在中国的投资银行部门成立了一个党委。
她说:“这并不是说他们在这里一定很开心——而是说,即使他们的政府变得更加反华,这些公司现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