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信证券:金融支持地产政策持续加速推进,有助缓释房企流动性条件,亦有益于银行地产信用风险的改善

2022-11-15 08:48:25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2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政策,旨在合理盘活预售监管资金,进一步促进房企流动性改善。我们认为,近期多部委推动金融支持地产政策持续加速推进,有助于有效缓释房企流动性条件,亦有益于银行地产信用风险的改善。   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2〕104号)。点评如下:   ▍政策背景:

  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政策,旨在合理盘活预售监管资金,进一步促进房企流动性改善。我们认为,近期多部委推动金融支持地产政策持续加速推进,有助于有效缓释房企流动性条件,亦有益于银行地产信用风险的改善。

  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2〕104号)。点评如下:

  ▍政策背景:预售资金监管的地方性收紧下,部分约束房企集团层面资金周转。

  1)2021年前:预售资金监管相对偏松。预售资金监管源于1994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各地方政府相应制定地方性监管规则,实际执行过程中,资金监管尺度相对偏松。

  2)2021年以来:各地预售资金制度持续加码。此轮地产调整以来,各地方政府为防止全国性房企跨区调用项目预售资金,在预售资金监管的执行比例、提取条件、具体执行等方面持续收紧,这也成为部分全国房企流动性吃紧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今年4·29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要求,部分城市对预售资金监管进行了微调,但由于房企风险的进一步暴露,相关局部政策效果相对有限。

  ▍政策内容:全国性政策,旨在合理盘活预售监管资金。

  1)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已有地方性先例。今年4月14日,南京发布《关于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试点使用银行保函的通知》,率先试点银行保函替换监管资金不超过60%,后徐州、长春、河池、吉林等城市均有后续跟进。

  2)此次104号文自上而下全国推进。此次三部委发文,一方面从全国层面明确了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在置换金额(不超过竣工所需资金的30%)、银行准入(监管评级4级以上且5000亿资产规模以上)、期限匹配、授信占用、资金使用及风险防范方面进行了审慎性规定,总体基调仍是引导商业银行以及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参与相关业务。

  ▍政策推演:审慎思路下,初期规模或相对有限,优质企业更为受益。

  我们认为,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的开展,除需求端预售监管资金规模外,更取决于供给端可开展业务的银行数量及其风险偏好,具体分析来看:

  1)从银行资质看,监管评级4级以上且5000亿资产以上的银行,我们预计主要集中于6大行、12家国股行以及Top 30左右的城农商行。

  2)从银行意愿看,考虑到主体层面的授信标准、担保方式,以及项目层面的销售前景、剩余货值等,我们预计银行业务开展或更倾向于优质房企的优质项目开展。正因如此,在审慎业务开展的总体思路下,预计初期置换规模或相对较为有限,优质房企更为受益。

  ▍近期政策影响:支持房企流动性,缓释银行信用风险。

  结合上周交易商协会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及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文《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我们认为:

  1)房企端,流动性条件最紧阶段或已过去。近期出台的多项政策,系统性布置了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的相关要求,有助于在地产融资端形成合力,从而阶段性缓释房企经营压力,也为房企下阶段经营端好转提供了时间保障。

  2)银行端,地产信用风险有望缓释。政策明确房企流动性风险的底线,房企信用风险劣变趋势有望扭转。我们认为,底线思维下,宏观政策有望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应未来银行信用风险平稳可控。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滑,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投资观点:风险预期好转,估值约束缓释。

  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政策,旨在合理盘活预售监管资金,进一步促进房企流动性改善。我们认为,近期多部委推动金融支持地产政策持续加速推进,有助于有效缓释房企流动性条件,亦有益于银行地产信用风险的改善。对于板块投资而言,地产链质量持续修复,市场风险预期好转,短期可博弈行业修复逻辑,优选长期商业模式优秀、目前受地产风险拖累、估值具备修复空间的公司。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