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
2024年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数字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金融”到底有多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在由金融界主办的“启航▪金融强国论坛”上表示,发展数字金融是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是金融强国的基石,是五篇大文章的“底座”。
“启航▪金融强国论坛”上,马上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蒋宁在演讲中称,面向未来,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数字科技。
数字金融如此重要,如何进一步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提交了“大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提案,为促进数字金融取得根本性突破等建言献策。
白涛在提案中表示,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大国竞争、抢占战略主动权的重大举措。
“数字金融”到底是什么?
数字金融本质上是金融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
日常生活中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基金等金融服务都是数字金融的鲜活呈现形式,它既是新的金融业态、新的金融发展阶段,也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延续。
“数字金融”到底怎么来的?
据金融界燕梳研究院发现,其实,数字金融由来已久,早在1967年,计算机和自动取款机的问世正式开启了金融数字化的新时代。1973年,美国建立纳斯达克,标志着证券电子化交易的开始;1980年,美国首次出现网上银行;2001年,美国8家银行拥有至少100万在线客户;2005年,英国出现首批网上银行(没有线下网点),到21世纪初,银行内部流程以及与零售客户日益增多的互动均己实现数字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数字金融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即使银行没有完全失去人们的信任,但也已经大打折扣。一项调查表明,金融危机令美国人对金融科技公司的信任程度持续上升,甚至超过了对银行的信任。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表示,比起传统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由谷歌或苹果提供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感兴趣。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到金融、政治、监管以及就业等各方面的影响,美国的数字金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字金融发展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
在21世纪初,欧美国家用“电子金融”来描述传统金融行业对信息和通用技术的使用。
同一时期,在我国出现了“网络金融”的概念,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涵盖交易活动、交易机构、交易市场以及相关金融监管等,与电子金融概念类似,网络金融的特点在于其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并通过电子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易,主要区别于以实体网点等物理状态存在的传统金融活动。
在学术研究中,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据说是谢平和邹传伟,并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该术语的激烈讨论。国内金融学界和业界的不同学者和专家对这一新兴事物的概念界定提出了不同的认识,矛盾焦点主要在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否纳入互联网金融范围内。
我国的数字金融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底的支付宝上线,但大家更愿意把2013年6月的余额宝上线看作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元年。
2015年,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我国6000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创立。
再后来,随着一些P2P平台的爆雷以及其他问题,市场情绪开始大幅波动,一方面是技术本身还不成熟,相应的业务模式也不成熟,另一方面是监管政策发生了改变。
2016年,《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P2P的定位是信息中介,这意味着很多平台过去的做法并不可行。
数字金融在中国有很多突破,但最大的突破是普惠金融革命。
“数字金融”到底有什么优势?
三年疫情让我们发现,数字金融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便捷、实惠,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白领还是农民,企业还是个人,都能够享受到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
当前,数字金融不仅满足了中国庞大而多样的金融需求,而且促进了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
“数字金融”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数字金融的发展正在对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结合历史经验和教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在提案中称,数字金融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在促进数据共享流通与合法利用方面缺乏明确规定,数据要素价值还未充分释放。二是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目前人口、健康、医疗、交通、环境等不同领域数据尚未有效贯通,算力资源使用效率还不高,大量的算法开发力量未能有效利用。三是数字金融监管亟待升级,更加多样化的数字金融形式导致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更强,对数字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发展“数字金融”的建议
对此,白涛委员在《关于大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的提案》中提出四点针对性建议:
一、坚持立法修法先行
建立健全公共数据集中开放共享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合规流转实施细则,兼顾安全性与流通性,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进行产品服务创新,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二、加快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构建联通医疗、农业、林业、气象等行业的公共大数据平台,建立安全权威的算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供给体系,加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基础平台的统筹及利用,提供通用性、基础性智能服务的大模型,避免资源浪费以及潜在风险。
三、加强数字金融监管
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督评估机制,加快研发基于数字技术的监管工具和监管平台,对大模型算法、应用场景等加强监控和防范,确保数字金融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四、加快建设数字金融人才队伍
紧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完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数字技术与金融的交叉学科,着力培养数字金融复合型人才。持续健全金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金融从业人员及时掌握数字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