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比特币,到莱特币、前期的以太坊等,彼时的硬件挖矿(算力)皆以 PoW 共识机制为基础,也让矿工成为获取 token 的最“上游”的角色。
2011 年,QuantumMechanic 在 Bitcointalk 论坛首次提出 Proof of Stake(PoS),其通过持币量来代替算力权重,引起众多早期参与者的关注。后续,不同的公链团队陆续开发出 PoW+PoS 混合型共识机制、DPoS、BFT+PoS 等多种 PoS 机制,并逐渐演化出像 ETH 2.0、Cosmos、Solana、Sui、Aptos 等知名项目。一些公链基础设施搭建者也从 PoW 挖矿逐渐转到以 PoS 为主的节点运营商。
对节点运营商较为通俗的解释为,负责维护区块链账本记录完整性及正确性的工作者。相当于一条新公链的诞生需要开发团队创造,后续还需要节点运营商来维护。
无论是矿工还是节点运营商,都以公链基础设施服务者的身份,维系着网络平稳出块,也获取着稳定的“币本位”收益。
而节点运营商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流程往往被遮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个人对从事节点服务商的人群认知也相对有限。而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新人是否还有参与节点运营的机会、哪条链的收益/成本比更具吸引力、参与风险又有哪些?怀着这些疑问,Odaily星球日报和从业多年的节点服务商 MJ(化名)针对以上问题展开交流,并将内容整理如下:
Odaily星球日报:你觉得要做节点服务商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MJ:首先,你的投资理念尽量以长期价值投资为主,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而影响判断。其次,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公链的认知能力,了解公链的共识机制以及对目标公链的技术更新(尤其是新公链)。最后,如果自身具备技术能力是最好的,不具备的话尽量找有技术能力的人合作。
Odaily星球日报:节点搭建需要准备什么硬件,大概成本是多少?
MJ:不同的项目有不同要求,一般在每个项目官网上都能找到详细的配置要求,我可以就大致费用简述一下目前比较知名项目的成本及要求。
1. 比特币:采用专业矿机,一般起步 10 w 美元,适合机构来运作。
2. 以太坊准入门槛相对容易,如果是自身搭建节点,最少质押 32 个 ETH;也可以通过 Lido 等,门槛更低。相应收益也会下降。
3. Solana,Avalanche 硬件要求较高,每月要超过 1 w 美元的带宽成本。
4. Sui、Aptos 硬件成本高,节点数量较少,搭建成本在 1-5 w 元左右。
5. 我们最近在参与的一条开发网阶段的新公链(TFSC)门槛则相对较低, 8 核 16 G、内存 16 G、硬盘 500 G、上下行带宽 50 M 就可以, 150-200 美元间的搭建成本。
Odaily星球日报:据我了解,你经历过多条公链的节点搭建,你对目标公链的考量着重在哪些点?
MJ:显而易见,大家关注的核心点是收益,但是收益是结果导向,收益高低取决于你对这个项目的判断。我个人有以下考量:
1. 我认为是无许可进入,指的是节点搭建准入和离开门槛较低。
2. 代币要受众广,单价尽量较低,这样有助于参与者数量提升,比如 meme 币。
3. 项目方对生态的扶持,如通过基金会激励 DeFi、GameFi、跨链等应用。
4. 公链的底层技术有没有创新,如何优化 TPS、Gas 费,有利于承接后续生态发展。
5. 最好兼容 EVM,有利于开发者涌入。
最后,收益取决于平时获取新币后,卖出时的价格,这个需要提高认知该项目的能力,或者具备大资金的规模效应。
Odaily星球日报:像你作为节点服务商,除了通过打包区块获取收益,还有其他的收益增项吗?
MJ:现在主流公链大多数采用 PoS,除了节点日常工作带来的收益,还有像以太坊的代币增发红利,一些新公链还设有测试空投、委托人收益(代理没有运营能力的个人)等机制。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