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时刻”!中国政府面临抵御长期通缩压力的艰巨任务 以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2023-08-10 08:22:43
tqttier
FX168副主编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中国CPI两年多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这给北京方面带来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即抵御长期通缩压力,检验自己的工具箱,以避免重蹈日本所谓“失去的十年”的覆辙。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表示:“我们目前正处于关键时刻,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它可能演变成一个长期问题。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同时谨慎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香港《南华早报》周四(8月10日)最新撰文称,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两年多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这给北京方面带来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即抵御长期通缩压力,检验自己的工具箱,以避免重蹈日本所谓“失去的十年”的覆辙。

中国7月CPI同比下滑0.3%,此前中国公布了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北京方面已经在平衡低迷的国内需求,并缓解金融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7%,是整体通胀率自2021年初以来首次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服务价格上升1.2%,至17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表明重启后的经济复苏并不均衡。

中国7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滑4.4%,为连续第10个月下降。PPI反映工厂向批发商收取的产品价格。

(图片来源:《南华早报》)

不过,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表示,中国7月PPI降幅小于6月份5.4%的降幅。

中国政府一再否认已进入通货紧缩时期。严格来说,通货紧缩需要CPI连续3个月下降。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师也表示,他们“对中国正滑入长期通货紧缩持怀疑态度”。

但经济学家警告称,持续的低通胀将进一步阻碍或推迟投资或消费,而投资或消费是重振增长动能所急需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表示:“我们目前正处于关键时刻,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它可能演变成一个长期问题。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同时谨慎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日本经历长期的经济停滞,主要表现为通货紧缩、消费支出疲软以及经济增长乏力。但赵锡军补充道,中国将能够通过及时的政策支持来限制其低通胀时期的程度,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抵消通缩压力。

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经济学家徐天辰也表示,中国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来应对,以防止“失去的十年”,包括中央政府增加支出、调整信贷体系和努力激励企业家。

中国7月整体CPI环比上升0.2%,此前6月份为下降0.2%。分析师表示,尽管同比下滑,但由于夏季消费热潮,旅游、娱乐和酒店收入均处于高位,CPI环比变化有所改善。

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升0.5%,涨幅反弹至今年迄今的最高水平;而服务业指数环比上涨0.8%,高于6月份0.1%的涨幅。

(图片来源:《南华早报》)

凯投宏观的分析师们补充称:“重新开放后,服务业通胀没有出现更明显的反弹,这突显出国内复苏是多么的低迷。”

中国官员们表示,去年高基数的影响将消退,预计8月将开始反弹,使CPI在年底升至接近1%的水平,但仍远低于中国政府为2023年设定的“3%左右”的目标。

凯投宏观表示:“我们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导致经济增长略微加速,未来几个月(通胀)可能会有所上升。”

徐天辰表示,自2022年年中以来,增加下行压力的去库存进程可能会在年底前逐渐消失。徐天辰说:“随着这两个驱动因素的逆转,PPI可能正在触底反弹:第四季去库存将让位于补充库存,而大宗商品价格在一些供应方面的变化后保持坚挺。”

徐天辰认为,中国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仍可能面临长期的低通胀,这需要政府的支持来刺激私营部门。

他补充道:“这是一系列因素的结果,包括去杠杆化对需求的拖累,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制造业有能力吸收任何价格冲击,以及将限制工资增长的劳动力供应过剩。当劳动力供应趋紧时,更高的通胀可能会卷土重来。房地产开发商和一些地方政府的去杠杆化,正通过降低需求对房价施加下行压力。”

分析人士还认为,改革和更多的政策支持是必要的,包括增加公共支出、降息和减税,以及建立一个更全面的社会保障网来促进消费。

中国人民大学的赵锡军教授补充说,中国应该将重点转向刺激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就业、医疗、教育和综合福利,而扩大需求需要消除社会的许多担忧。

他说:“例如,人们寻求更高质量的服务,以获得更有保障的退休生活,但目前在老年人护理、医疗保健、休闲和心理健康方面缺乏令人满意的设施。甚至连一个合适的疗养院都没有。中国北方大洪水引发的众多问题凸显水利基础设施和山区居民生计安全的不足。”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