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出于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部分跨国企业展开供应链向中国以外地区倾斜的计划,不少业务和投资已流向邻国和其他地区。针对中国以外的亚洲新兴市场来说,供应链转移、中国有利的人口结构和富有弹性的经济基本面所带来的利好,将带来长期收益。
最受瞩目的例子,就属苹果公司最近将 iPhone 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自 2021 年以来,中国在半导体等战略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相较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却是有所上升。美国方面,从中国进口的比例自 2018 年以来持续下降,并将被来自印度、台湾和东盟经济体的进口所取代。
至于说到中国以外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实际上还需要花费数年的大量投资,才足以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毕竟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竞争能脱颖而出,主要仍仰赖于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一点上,尽管许多亚洲经济体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在这些年迎头赶上,能与中国角逐。不过关键在于,后者缺乏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大量受过教育的工人,使得这些经济体目前更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装等“低价值商品”。
随着时间推移,即便这些新兴经济体能提升并满足对电子和机械等更高价值制造业的需求,但在制造自动化和供应链生态系统方面,其整体发展仍不如中国先进。更不能忽略的是,中国的制造业产值仍是亚洲第二大新兴经济体印度的 10 倍,同时也是越南的 50 多倍,这些市场仍需要从中国采购巨大规模的材料。
加之中国在重新开放后,将进一步增加对亚洲其他地区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推动当地的旅游业复苏,有助于保护其他经济体在今年艰难的全球增长背景下免于衰退。
然而,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人口最多的新兴亚洲国家,将在未来几年从有利的人口结构中获益。由于生育率下降,中国人口已呈下降趋势。联合国预测,到 2050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可能会减少四分之一。
相比中国的中位年龄约为 38 岁,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化,中位年龄低于 33 岁。接下来,中国的区域竞争对手将进一步享受年轻、充满活力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消费能力。
整体而言,亚洲新兴市场基本面相对坚挺。不仅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也因为世界上大部分供应链都经过亚洲,因此大大降低了当地公司的运输成本。对于那些担心于中国风险的投资者而言,若认识到中国以外的亚洲新兴市场,将带来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