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关键之一位于法国中部历史名城布尔日,这里是多个国防企业的集聚地。
过去三年,欧洲导弹制造龙头MBDA(最为人们所知的是生产“风暴阴影/斯卡尔普”导弹。)在这里大举投资,引进新设备,新增数百名员工,以加快生产步伐。强劲的需求推动订单量创下纪录。
系列努力使MBDA有望在今年将产量翻倍,较2023年实现大幅增长。

MBDA面临法国军方的巨大压力,要求更快交付远程“紫菀”导弹。但和其他欧洲国防承包商一样,公司也在扩产成本和供应链紧张方面面临困难。
这个泛欧洲军工集团还发现,和平时期无关紧要的效率问题,如今成了沉重负担。
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已经把MBDA的订单推高至370亿欧元,按目前的生产速度,大约需要七年才能完成。首席执行官埃里克·贝朗热表示,集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适应这种数十年来首次将速度和产量视为核心的“战时经济”。
“我们必须变得更具工业化特征,才能应对提升产量带来的挑战。”他表示。
MBDA制造强力“紫菀”导弹的复杂流程就是一个例子。未完成的导弹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反复跨越阿尔卑斯山,进行多个生产阶段,
这在工业上效益甚微,却增加了数月工期。

贝朗热表示,如果MBDA是一家普通公司,这种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但作为一家跨国防务集团,必须在股东——空中客车公司与英国BAE系统公司各占37.5%,意大利莱奥纳多公司占25%——以及所服务军方之间平衡利益,这使得问题更复杂。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贝朗热去年提出简化生产布局的建议,遭到法国否决。法国认为,这一重组威胁了其在MBDA中的主导地位,并可能扰乱当前提高产量的努力。
另一名人士称,英国方面对此也不太支持,英法双方都认为这个建议偏向意大利。
“我提出了是否应考虑组织结构调整的问题,”贝朗热说,并补充谈判仍在进行。他表示,这个话题“很敏感”,因为MBDA生产的武器对各国的主权至关重要。

MBDA成立于1996年,最初是法英合作项目,2001年意大利加入,至今仍是欧洲少数成功的跨国防务公司之一。在一个仍以国家企业为主的欧洲军工行业中颇为突出。
公司生产一些全球最受欢迎的导弹,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的RTX和洛克希德·马丁。
在这个“欧洲的关键时刻”,贝朗热表示,MBDA可以作为未来联合武器项目的平台。
“合作是我们DNA的一部分,”他说。
但批评者指出,MBDA在适应新形势方面仍显不足。分析机构Agency Partners的防务分析师萨什·图萨表示,这家公司仍按照低需求时期的逻辑运营,“无法应对当前的局势”。
图萨表示,MBDA“应该主动增加运营资金,大力资助供应商,并为关键部件如火箭发动机建立第二供应源,以提高产量”。
他还质疑MBDA的股东是否因为要求定期分红而限制了公司投资能力。
贝朗热拒绝就分红问题置评。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能动员我们认为必要的投资。”
MBDA计划从2023年到2028年投入24亿欧元提高产能,贝朗热表示,如果需要,这一数字还可能增加。
在布尔日,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紫菀”导弹的产量。这款导弹由钛合金机翼到高性能芯片组成,共含有约1万个零部件,是MBDA最复杂的武器之一。

去年,公司投资约5000万欧元,新增12台用于制造流程不同阶段的机器人,使总数增至50台。明年还将再安装12台。为了配合新设备和人员,生产流程进行了彻底调整。
周末班从3人增加到13人,而从2020年至2025年,员工总工时预计将翻倍。
在最近的一次现场探访中,组装“紫菀”导弹的厂房如同飞机库,机器人正在打磨金属零件,并制造能容纳意外爆炸的碳纤维储存箱。
为了加快生产,公司采取了许多创造性做法。比如,通常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交付的机器人设备,去年“紫菀”导弹的一位生产经理亲自飞往德国和日本,说服制造商签下三台展厅样机的长期租赁协议,4个月后这些机器就在布尔日投入使用。
MBDA已将“紫菀”的生产周期从2022年的三年多缩短到两年出头,目标是进一步压缩。对于较小、更简易的“西北风”和“Akeron”导弹,进展更快。
公司一名员工坦言,“紫菀”导弹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大批量生产,因此复杂性当时并无问题。
“生产流程像拼图一样被切割开,以满足各国的分工诉求,”他说,“这是一款表现出色的战场利器,但在工业生产上却是噩梦。”
不过,也有些环节难以加快,比如导引系统中一块布满芯片的关键电路板的制造。减少法意之间的往返运输次数也有困难,且存在风险,因为要想同时提升产量,新生产线需重新认证,可能影响质量标准。
和一些同行一样,MBDA押注垂直整合将帮助提高产量。去年收购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供应商Roxel。MBDA将注入更多资金扩展Roxel,而这在Roxel自己能力下本是难以实现的。同时,也防止了竞争对手获得正处于短缺状态的火箭发动机。
当被问到MBDA是否还应收购更多像Roxel这样的供应商时,贝朗热表示,他对此持开放态度。“我们没有教条主义。关键在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