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上周的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明了领导层的意图——“要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政治局跟随中央银行采取的广泛行动,人民银行行长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证监会的负责人一同宣布重要举措。这些政策包括降息、为未售出的房屋提供贷款以及股票回购工具,突显了中国牢牢控制其经济的决心,将储户的资本像提线木偶一样调控,而不是依赖市场的“看不见的手”。
截至年中,中国经济中积累价值高达4.1万亿美元的未售出房屋、未完成项目和未使用的土地。这并不是中国首次面对金融挑战:1994年外汇市场的重组,1998年和2004年的银行改革,2015年资产管理整顿以及新冠疫情的应对,都展示中国处理经济压力的方式。
金融压制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软化这些冲击——如今这一控制策略再次启动。但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复杂,维持这种控制变得愈加困难。全球经济复杂性远超以往,单凭意志力难以驾驭。
改革,而非刺激,真正需要勇气。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好的经济体应当服务于大多数人,而非少数。市场有其方法来识别并实施必要的改革,以实现这一目标,那些响应这一号召的国家将增强其地位——短期的痛苦换来长期的收益。毕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仅通过通胀走向繁荣。
勇气:
习近平在本周的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紧迫感:“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必须有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创新的勇气。”
会议的时机本身也反映了局势的严重性,会议比往常召开得更早。政治局推出了一项罕见的“责任与惩罚”豁免,为愿意接受挑战的官员提供保护。这标志着中国的“无论如何”时刻,务实的政策优先于一切:好的经济是运作良好的经济。
会议前一天,市场基调就已奠定:
人民银行降息将向市场注入1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同时未售出房屋的贷款现在可以涵盖整个购房价格。
第二套房的首付要求已降至15%,与首次购房者一致。
与此同时,银行监管机构承诺更逐步地增加资本要求,并建立了专门的再融资设施,以鼓励股票回购。
这些协调行动表明了稳定经济的统一指令。
邓小平曾著名地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一理念在1979年中国经济改革时得到了体现。为了实现一个有效的经济体,中国试图平衡传统目标与务实政策。与许多有远大目标的新兴市场不同,中国成功地执行了这些政策,其世界GDP占比从1980年的2%上升到今天的近20%。中国是如何避免过去危机的陷阱的?通过强有力的国内控制——但这种政策并不容易推广。
回顾中国如何应对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其邻国遭遇资本外逃、货币贬值和银行倒闭时,中国维持了其外汇汇率的稳定,大约为8.33人民币兑1美元。这种稳定掩盖了内部的巨大压力,1998年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飙升至24%。但这是一个国内问题——到1997年,外汇储备是短期外债的八倍。通过减少储户回报和金融压制,银行得以重组。
这种压制策略在2004年和2016年再次得到应用,如今也是最新政策措施的基础。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占GDP的43%,储户的选择有限,因此这些储户只能忍受低回报——这是金融压制的阴暗面。这远非免费的午餐。从债券到股票再到房地产,这一被束缚的受众为政策付出了代价,收益率低迷。市场经济必须在更少的资源下做更多的事,在更自由的环境中竞争全球资本。
短期内这些措施是有效的。但其局限性同样明显。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正在下降,缩小了为日益复杂的经济填补资金缺口的资本池。领导者无法仅凭意志力增强经济——激励措施才是真正的推动力。金融压制只是将问题推迟到下一代,对于中国日益缩小的人口来说,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影响更加迫切。或许是时候设计一种新的“捕鼠器”。
“这不是一个新兴市场的心态。这是一个新兴超级大国的心态,” 一位宏观投资者说。这一次,成为头条的是中国的外汇重估,而不是他过去对贬值的著名预测。
“世界误解了中国,认为它是意识形态驱动的。1979年标志着务实主义的转变,”他继续说道,提到邓小平打开中国大门的那一重要时刻。“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中国在1979年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亮相标志着其新时代的开始。控制通胀成为了优先任务,经过15年的努力得以实现。1994年,双轨制的外汇系统被取代,为现代化、融合的经济奠定了基础——虽然在转型前进行了最后一次贬值。
中国通过内部手段管理银行危机,1998年和2004年都进行银行资本重组。这些行动并不像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所为。
汲取日本在《广场协议》后痛苦的经验教训,中国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了调整。“中国正在改写规则,”投资者评论道,眼神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线索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市场必须仔细阅读这些规则……而政治家们在修改时需要用粗重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