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观点:为什么中国的中央政府不愿意承担更多债务,这还要从周恩来说起

2024-08-31 00:00:51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金融时报作者罗宾·哈丁在专栏中写道,中国中央和地方的债务落差,正在伤害经济,成了中国独特的经济挑战。

Dong Fang,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1975年,在漫长而动荡的职业生涯中所发表的告别演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自豪地宣称,他的政府没有任何债务。

“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动荡和通货膨胀相比,”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表示,“我们保持了国家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没有对外或对内债务。”

将近半个世纪后,这种态度仍然深深植根于北京财政部官员的心中。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已逐渐上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4%,按照全球标准来看,这一比例仍然很低,并且领导者极不愿进一步上升。

然而,相比之下,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却十分庞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而这一数据可能还被低估了。

此外,这一债务水平仍在不断上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这种不同,以及中央对地方施加控制但不承担责任的愿望,是当今中国经济面临的基本挑战之一。

中国财政体系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地方政府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支出,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央政府提供收入,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极为罕见。

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部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的责任,此外还包括显而易见的地方职责,如道路、公共公园和垃圾清理,占政府总支出的约85%。

然而,他们直接征收的政府收入仅约占55%。该体系通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来维持平衡。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将决策下放,更接近人民,肯定是有好处的,而收入和支出之间的错配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治理结构越往下,资源就越匮乏,因为每一层级——省、市、县,往往在将资金下拨给下一级之前,先扣留自己所需的部分。

中央政府支出计划的实施过程因此变得随意而混乱。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在官僚体系中晋升,往往不遗余力地寻找资金。

中国的房地产繁荣,部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账外借款,是绕过收入限制、为基础设施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放缓导致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中央政府对地方借款的打压,许多地方政府开始通过罚款和追溯税务调查等手段,甚至拖欠员工工资,以努力平衡预算。

这一切对正在挣扎中的私营部门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

北京充分了解这些结构性问题,并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解决。事实上,习近平在2012年首次上台时,财政改革是他国内政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政策得到了实施。例如,地方政府如今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改革成功的结果,这些改革使得通过将问题移出账面来掩盖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在典型的习近平风格中,中央政府更不愿放弃控制权,经常指定地方政府必须提供的服务,却不愿移交为这些服务提供资金的收入来源。中央政府不愿将新的重大支出责任纳入自己的账目,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严厉打压,但正如周恩来的偏好一样,也不愿让中央政府债务上升。

结果是,尽管经济在疫情后艰难复苏,过去几年却出现了事实上的财政紧缩。

在最近的三中全会上——这是一次每五年举行一次的重要经济政策会议,北京承诺将改变这种状况,表示将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税收控制权,并增加来自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

习近平的政府将考虑将各种地方附加税整合为一种地方税,将把消费税的负担从制造商转移到零售商,并允许地方政府征收,这将是一次重要的改革。中央政府在财政上获得更多权力的同时,也将“相应提高中央政府支出的比例”。

这正是中国所需要的。

然而,中国在过去曾设定过类似的改革方向,尤其是在关于是否引入房地产税的漫长辩论中,这本是地方政府资助地方支出的自然途径。如果北京真的打算实施这些计划,将不得不放弃一些控制权,而如果要在振兴停滞不前的经济的同时做到这一点,还必须接受中央政府债务的增加。

在1975年演讲的结尾,周恩来还发表了几项其他宣言。

“我们必须坚决支持党的集中领导,”他说。“我们必须努力工作,建设国家,以勤俭节约的精神经营一切事业。”

集权和节俭,这两者都不是容易放弃的习惯,这正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所在。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