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国“不愿”放大招?!专家支招:刺激经济仅靠降息是不够,应增加基础设施支出

2023-06-16 21:02:33
Peng
FX168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3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作为央行降息后更广泛刺激计划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期望中国政府将增加基础设施支出。据野村控股、渣打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称,当局可能会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配额,以资助基础设施投资。其他经济学家表示,中央政府有可能像2020年那样发行专项债券,或者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来增加支出。周五(6月16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弱,前五个月政府总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不到1%。这导致今年中国经济复苏放缓。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作为央行降息后更广泛刺激计划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期望中国政府将增加基础设施支出。

据野村控股、渣打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称,当局可能会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配额,以资助基础设施投资。其他经济学家表示,中央政府有可能像2020年那样发行专项债券,或者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来增加支出。

周五(6月16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弱,前五个月政府总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不到1%。这导致今年中国经济复苏放缓。

协调政府各部委的中国国务院周五表示,中国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来支持经济。据官方媒体报道,政府正在研究将“及时”采取的新措施,但没有给出时间表或细节。

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涛表示:“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将很重要。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增加对消费者和基础设施的支出,那就太好了。”

她补充说,尽管北京不太可能向家庭提供直接补贴,但“可能正在酝酿更多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支持”。

在最近的数据显示经济在重新开放后最初的激增之后放缓之后,中国当局正在转向更具支持性的政策立场。摩根大通、瑞银集团和渣打银行本周均将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预期下调至5.5%或更低,此前零售销售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官方数据自4月以来放缓并低于预期。

央行本周进行了10个月来的首次降息,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将进一步放宽政策。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私营部门信心疲软的限制,企业和家庭都不愿借贷。

据彭博社本周早些时候报道,国务院正在考虑对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投资仍在收缩的领域采取广泛的一揽子支持措施。中国商务部和经济规划部的官员还暗示可能会采取刺激措施来刺激消费,包括汽车和家用电器。

据知情人士透露,高级官员最近与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举行了多次会议,就如何振兴经济征求意见。官员们正在寻求平衡他们提振信心的愿望与对经济中高债务水平增加金融风险的担忧。

22V Research LLC的中国经济学家、前美国财政部驻北京专员Michael Hirson周四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中国愿意,有很大的空间来加强刺激。主要障碍是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以及迄今为止不愿利用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来扩大财政刺激。”

持续的房地产行业低迷限制了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支出,因为它们的部分资金来自向开发商出售土地。财政部表示,今年前五个月,政府出售土地使用权收入同比下降20%。地方政府也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偿还债务,限制了可用于其他支出的资源。

今年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在将专项债券的年度配额用于基础设施支出方面进展缓慢。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今年迄今已发行总价值2.1万亿元人民币(2940 亿美元)的此类债券,低于2022年前六个月售出的3.3万亿元人民币。

野村预计北京将额外增加5000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这将使今年的总额度达到3.85万亿元。据彭博汇编的数据,去年共发行了4万亿元的新专项债券。

摩根士丹利预计,地方专项债券额度最多可增加1.1万亿元,部分是利用往年未使用的额度。

野村证券表示,中央政府也可以出售自己的特别主权债券,这种工具只是临时使用的,比如在2020年,中央政府发行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来支付抗击疫情的措施。

经济学家表示,另一个可能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选择是通过国家政策性银行,例如国家开发银行。去年,贷款人为项目提供74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带动了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融资。

政府机构也暗示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商务部发言人周四表示,中国将出台促进汽车、家电、餐饮等行业发展的措施。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周五表示,促进消费的政策——包括鼓励更多汽车购买和建设更多电动汽车充电站——也在制定中。

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其将总预算赤字目标保持在3%以内以确保财政健康的传统,仅在2020年和2021年突破该水平。它在资本支出预算方面更加灵活。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项目协调员黄天雷表示:“政府似乎不太愿意花费更多的预算内资金来提振增长。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真的关心恢复增长,他们有可用的资源来利用和增加支出。”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