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病房不堪重负!彭博分析师:中国新政策“放任感染自生自灭” 需要加强剂限制死亡

2022-12-14 12:19:32
小萧
FX168高级编辑、区块链分析师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彭博分析师提到,中国重新开放使得确诊与感染数量激增,批评新政策放任感染自生自灭,强调需要加强剂来限制死亡。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彭博资讯首席医药分析师表示,中国似乎正在接受快速而爆炸性的新冠重新开放,鉴于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脆弱性,这种做法令观察人士感到困惑。

“逻辑似乎并不适用于此,”法泽利(Sam Fazeli)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自从摆脱新冠清零遏制方法以来,中国的心态是“我们能做的不多,我们已经尽力。我们已经有了西方所做的和发生的事情的蓝图,所以让我们让它撕裂,我认为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法泽利说。

新冠清零风险终结:中国感染不堪重负

自一周前发出标志性的信号,从新冠清零转变以来,中国已经取消大部分内部限制,抛弃了过去三年用于消除病毒的严格策略。迅速逆转导致病例激增,尤其是在北京,曾经庞大的PCR检测设备似乎已被废弃。传播如此之大,以至于官方的新冠统计数据几乎毫无意义,而且首都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来源:彭博社)

考虑到中国正处于冬季,其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仍远低于其他国家,而且该国的医疗保健系统资源不足,这一意外转变,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彭博经济研究预计将逐步、有控制地退出新冠清零引发了质疑。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有时间储备抗病毒药物和其他应急措施,以应对新冠疫情高级顾问Zhang Wenhong所说的“大规模”迫在眉睫的疫情。

在80岁以上的中国人中,只有40%的人接受新冠加强剂,远低于其他国家在采用新冠清零,或消除方法后重新开放的水平。法泽利说,为了限制死亡,中国“绝对需要”加强剂。

“这里需要大力推动,让人们挽起袖子,”他说。法泽利周二表示,中国可能会有约500万人住院,多达70万人死亡。“这取决于人们的行为。”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北京感染病例激增后,中国推迟了原定于本周开始的备受关注的经济政策会议。

实际上,中国迅速重新开放令许多中国观察人士感到意外,并引发了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路崎岖的担忧,因为官员们尚未采取措施来应对病例激增和医疗保健系统不可避免的压力。死亡人数将提高,特别是在这个广大国家疫苗接种不足的老年人中。

“如果大多数人在短短几个月内被感染,医疗系统将受到明显影响,”Zhang在文章中写道,该文章也发表在华山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他是华山医院感染科的负责人。他与其他专家一起呼吁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应对感染增加,并敦促医院和药品供应商储备物资。

冬季威胁

除了速度之外,政策转变的时机也让一些专家措手不及。中国北方寒冷的冬季气温正在下降,这可能会加速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在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展,只有40%的80岁以上的人接种了加强剂。

尽管中国在大流行期间建立了大规模的集中检疫设施,但官员们直到最近才发誓要增加医院床位,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

目前的道路与新加坡和新西兰等更小、更发达的国家的渐进式方法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国家以分阶段的方式开放,以高疫苗接种率为基础,以限制死亡。即便如此,由于开放后感染激增,两地的医疗保健系统仍承受着巨大压力。

在其他地方,香港继续自己的重新开放,周二宣布将取消禁止国际游客前往酒吧或在餐馆用餐的禁令。

医疗系统已经显示出紧张的迹象,彭博社报道,许多中国民众涌向医院并努力寻找药物。一些设施已经要求员工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也要来上班,只要他们的症状很轻微,以应对工人短缺的问题。

重新开放“颠簸”

已经有迹象表明,高盛集团总裁约翰·沃尔德伦(John Waldron)预测经济重启将“崎岖不平”,这可能会增加全球增长的风险。野村国际呼应了这一呼吁,警告说中国正面临一段痛苦的时期,因为它似乎没有为不可避免的大规模感染浪潮做好充分准备。

Bloomberg Economics预测,当前的快速宽松步伐可能会让位于更加谨慎的过程,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并且可能要到明年第二季度末才能适当结束新冠清零实现。

本周迄今为止的市场交易表明股票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在两周内飙升超过14%后,自上周五收盘以来下跌约2.4%。摩根士丹利表示,在大流行病规则突然终止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急剧增加,这表明投资者可能需要减少重新开放交易。

像Zhang这样的评论在中国媒体上越来越频繁,在中国庞大的宣传机构中,对新冠肺炎的语气明显更加温和。#新冠疫情#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