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理财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各资管子行业最新存续规模为:信托规模21.11万亿元(2022年二季度),银行理财规模29.15万亿元(2022年二季度),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6.59万亿元(2022年三季度),私募基金管理规模20.39万亿元(2022年三季度),券商资管管理规模8.02万亿元(2022年8月),保险资管规模24.52万亿元(2022年三季度)。
从发展趋势来看,银行理财持续稳居资管行业首位;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受“资管新规”冲击较小的子行业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公募基金增长幅度最大,2017年以来年均增幅接近20%,2021年后成为仅次于银行理财的第二大资管子行业,2022年三季度略有回落,但是依然位居资管行业第二的位置。银行理财和私募基金在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后,2022年上半年出现小幅回缩,三季度开始企稳。信托在2021年底有所企稳后,目前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
一、重要监管政策梳理
三季度,在疫情持续、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与此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监管也延续以往谨慎态度。
二、信托:发行规模环比回升,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一)发行规模环比回升,同比下降
第三季度,成立规模环比回升、同比下降。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3873.21亿元[1],较上一季度环比回升34.39%,较去年同期下降1.36%。
[1]如非特别说明,信托行业部分数据均为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情况。
分月份来看,7、8月集合信托成立市场继续升温,成立规模明显增加。9月集合信托成立市场遇冷,成立数量和成立规模显著下滑。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2123款,环比减少30款,降幅为1.39%,成立规模1176.59亿元,环比减少165.41亿元,降幅为12.33%。9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成立规模均有明显的下滑,标品信托业务的下滑是主因。
(二)金融领域为主要投向,运用方式权益类为主
资金投向方面,三季度投向金融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继续大幅上升。标品信托产品和消费金融信托产品是金融类信托产品中的主要类型。其中8月标品信托业务成立规模912.48亿元,环比增长17.35%,占金融类产品的比重超过九成。从成立规模的走势来看,目前标品信托业务的存量规模及新增规模有较为明显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会是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运用方式方面,仍以权益类为主,运用方式为证券投资的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增速较快,超越运用方式为贷款的信托产品位居第二位。运用方式为股权投资、组合运用的两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向来较低,位居第四、第五位。
三、银行理财:发行量企稳回升,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
(一)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略有下行,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2022年第三季度,以销售起始日期为统计口径,共发行了7829只银行理财产品(含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发行量略有下行,环比下降2.17%。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以下几项突出特点。
第一,委托期限较短,以1年期以内的产品为主。2022年第三季度,银行理财发行产品的委托期限以3-6个月和6-12个月为主,合计占比达到52.48%。
第二,固定收益类产品居多。2022年第三季度,除去基础资产为其他的理财产品外(占比16%),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以固收类资产居多,债券类资产占比最高,为52%,其次是利率类资产,占比14%。
第三,以封闭式产品为主,净值型产品占比稳步上升。2022年第三季度,银行理财封闭式产品共发行6844只,合计占比高达87.42%。《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应实行净值化管理,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进度值得重点关注。2019年以来,净值型产品数量迅速增长,且以封闭式为主。2022年三季度发行的净值型产品占比高达94.32%,其中封闭式产品占比87.42%。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进度持续加快。
综合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具有期限较短、固定收益类为主的突出特点。虽然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仍以封闭式居多,净值化转型进度持续加快。
(二)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量上升,净值化管理持续推进
2022年第三季度,共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共2763只产品,较上一季度上升29.26%,在银行理财全市场的数量占比为13.62%。其中中银理财发行产品数量最多,发行283只产品。与银行整体发行理财情况形成对照,自2019年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以来,除去2021年三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数量持续增长。这与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银行将存量产品转型或转至理财子公司发行有关。
四、公募基金:规模自高位回落,新发基金继续回暖
(一)公募基金规模小幅回落至26.59万亿元
在经历了年初的下跌后,A股市场进入持续震荡阶段,直至三季度末,市场走势仍呈现波动状态。三季度,公募基金规模先升后降,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9月末基金管理规模26.59万亿元,存量基金10263只。
(二)新发基金继续回暖
三季度新基金发行整体延续回暖趋势,原因可能包括,第一,2022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大幅度调整,当前大部分个股的估值已接近相对合理范围。第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复苏重拾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因此基金公司趁势加快新基金发行。但不同于二季度基金发行市场的先冷后热,三季度基金发行数量普遍较高,发行份额则逐月下降。从各投资类型基金来看,权益型新发基金占比较小,主要以债券型基金为主。后续的发行情况,还要观望后市行情。
五、私募基金:存量管理规模企稳,新增备案较规模回升
(一)私募基金存量管理规模回升至20.39万亿元
2022年三季度,权益市场在经历了二季度大幅调整之后进入持续震荡阶段,但私募基金顶住了管理规模进一步下滑的压力,存量规模企稳回升,截至2022年9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回升至20.39万亿元,较上季度(历史高点)小幅增长2.15%,环比下降0.05%。
存量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中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主,其次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二)新增备案规模回升
尽管市场波动性加大,但不少机构积极看待权益市,认为A股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正逐步显现。2022年三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单月备案规模均与上季度有较大提升。第三季度,私募基金备案规模合计1952亿元左右。但与2021年证券投资基金主导新增产品不同,2022年权益市场的波动加大,对投资者情绪产生负面影响。2022年9月,新增备案产品中,证券投资基金已不是主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取而代之。
(三)私募管理人数量小幅减少
截至2022年9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1万家,尽管三季度新增私募管理人数量扩大,但存量仍较2022年一季度末减少201家。从不同类型的基金管理人来看,私募证券投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其他私募投资等基金管理人数量均出现下降。
六、私募资管:管理规模企稳回升
(一)私募资管[2]存量规模稳中有升
截至2022年8月末,各类私募资管产品存续规模15.06万亿元,存续产品数量3.20万只。其中,券商资管存量规模企稳回升,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约8.02万亿元。从各投资类型来看,私募资管产品以固收类为主,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占比较小。
[2]本部分介绍的私募资管情况,即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包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和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发行的私募资管产品。
(二)新设立规模回升
进入2022年以来,私募资管产品新设立规模始终未有明显起色,2022年2季度各类型私募资管机构新发产品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7月、8月明显放量。分类型来看,各类机构中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新发情况较好;从投资类型来看,固收类私募资管产品较受投资者青睐。
七、保险资管: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4.52万亿元,保险资管公司监管强化
(一)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较为平稳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4.52万亿元。2022年7月,受存款和债券投资降低等因素影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较6月小幅降低,8月回升并超过6月末余额,9月延续回升趋势。从投资运用方向来看,以债券投资为主(占比40.88%),各类投资类型占比变化不大。
(二)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
2022年8月5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共计7章、85条,一是新增公司治理专门章节。二是将风险管理作为专门章节。三是优化股权结构设计要求。四是优化经营原则及相关要求。五是增补监管手段和违规约束。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规定》优化了股权结构设计要求,落实国务院金融委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对保险资管公司的境内外保险公司股东一视同仁,取消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第二,《规定》要求加强股权管理,规范股东行为。要求保险资管公司主要发起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书面承诺长期持有保险资管公司股权,要求股东须通过股东(大)会依法行使权利,不得直接干预保险资管公司经营运作,要求保险资管公司建立与股东之间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第三,引导保险资管公司加大对资本市场支持力度,引导保险资管公司立足长期投资。一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管公司投资设立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或与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的子公司,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运作。另一方面,明确分级分类监管要求,强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支持监管评级较高、经营运作稳健的机构开展创新型业务,引导机构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