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中航成飞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29日接待安信基金、财通证券、长江证券、长信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33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中航成飞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董事会秘书肖峰,证券事务代表解晗。调研接待地点为进门财经线上会议。
据了解,中航成飞是我国航空整机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以及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其一季报收入和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同比基数高、产品交付阶段不同及销售收入下降、期间费用影响等,但按计划推进生产工作可支撑 2025 年经营业绩达成。
据了解,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成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级创新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成果转化,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和行动。
据了解,公司建设市值管理体系,设定市值中长期目标,通过高质量信息披露等多种手段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并开展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体系建设,新建公司治理及内部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行为。
调研详情如下:
1.介绍中航成飞基本情况
公司是我国航空整机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国家和省市重点优势企业。成飞先后研制生产了枭龙、歼教-
9、歼-
10、歼-20 等航空整机装备,以及多型大飞机机头,具备完整的机头设计研发体系和航空大部件制造专业化优势,以及"产备修"一体化能力。
2.公司一季报收入和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全年经营目标是否能实现?
销售收入方面,一是2024 年一季度按照合同要求,产品交付较为集中,业绩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同比基数高。二是 2025年一季度按照合同要求,目前处于产品零部件生产阶段,暂未形成销售收入,二季度开始进入产品交付周期,销售收入逐步提升。利润方面,一是销售收入下降,导致利润总额下降;二是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持续发生,且同比基本保持一致,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当前,公司正按计划推进生产工作,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产品交付,可支撑 2025年经营业绩达成。
3. 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有何布局和发展?
公司作为航空装备高科技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产业升级为方向、创新机制为支撑,加快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着力打造自主可控、敏捷闭环的创新链。
一是始终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市场化导向,重视技术应用落地,先后建成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中心、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 3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 8 个省部级和 6 个企业级科技创新平台,"十四五"以来,研发投入逐年提升;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着力突破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比如:围绕高端航空装备对工业母机需求,积极争取、牵头推进"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成"黑灯工厂",实现车间物流自动配送、线内物流自动交换及产品自动化加工,获评"2024年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联合清华大学自主研发 50kg 级氢能源无人机,实现 30 小时长航时、跨昼夜连续飞行,续航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易研 DxE"平台,逐步形成复杂装备制造领域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百团大战"等自主创新行动,在公司内模拟引入"天使投资"模式,构建敏捷立项新机制,打破人才"头衔"条件限制,有效响应一线创新需求、实现小额投入快速验证、促进创新人才跨域合作。
4. 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有什么举措?
公司基于顶层战略管理需要,建设以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从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多维度,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能力的合规科学高效市值管理体系。
设定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顶层战略规划、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状况、资本市场趋势的市值中长期目标,根据市场情况,通过高质量信息披露、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投资者关系管理、现金分红、股票回购、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手段,积极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5. 公司近期披露较多管理制度,请问公司在制度建设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方面有何计划和目标?
重组完成后,公司的业务资产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治理架构也已相应调整。为适应新变化,依据有关监管规则,结合当前经营管理实际,公司开展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体系建设,废止原中航电测与当前公司实际已不契合的各项制度,实事求是新建各项公司治理及内部管理制度,致力于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边界清晰的治理制度与管理流程,规范公司管理行为,实现管理机制合规、高效运转,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