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卫星产业催化不断,继大手笔补贴后,上海又有大动作。
上海浦东全面建设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预期2027年浦东新区北斗产业应用规模将达到100亿元,集聚企业50家,这标志着中国卫星产业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商业化的跨越式迈进。
张江科学城同步落子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吸引了华大北斗研发中心等龙头入驻,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构建“空天地海”数字底座。助力研发设计、卫星运营等多个环节。未来浦东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园或将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标志着卫星产业已从“实验室”走向“商业蓝海”。
不管是浦东“用北斗重新定义生产力”的野心,还是张江卫星生态园打造“研发-制造-运营”全产业链生态、助力航天强国战略,都意味着价值万亿级的卫星产业赛道正在等待市场和资金掘金。
此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四部门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重点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安全稳定的全球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和遥感星座,给予星座建设企业阶段性首批卫星商业保险费用一定比例补贴,单颗卫星最高达2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支持最高达3000万元。
4 月11日,工信部发文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北斗系统,将北斗系统的国产化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脱离GPS等外部系统支持实现独立定位,二是其中元器件国产化率处于较高水平。
2024年北斗产值已达5600亿元,YoY+5.12%,印证其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经济价值,未来产业链发展将更上一个台阶,相关企业包括华测导航、海格通信、北斗星通等都将有望深度受益。
在当前关税风暴大背景下,关税引发的自主可控需求不断强化,北斗行业等军民融合市场空间打开,强预期向强现实过渡,β机会显现——卫星产业全产业链极有可能在政策推动、阶段升级与商业化需求释放的共同作用下,迎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契机,实现深度受益。
据了解,正在发行中的$卫星产业ETF(SZ159218)$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覆盖卫星制造(中国卫星)、导航芯片(北斗星通)、通信运营(海格通信)等50只龙头股,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50%,聚焦行业领头羊,与政策高度契合。
最为重要的是,卫星产业ETF(159218)中有不少成分股深度参与本次浦东北斗试点建设,如中科星图等,或将直接受益地方补贴与订单放量,有希望再五一节后行情中获得增量资金的青睐。
投资卫星产业等于押注中国硬科技的未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卫星产业ETF(159218)布局中国卫星产业链以参与国家战略级赛道,必要时搭配沪深300等宽基平衡风险,把握明牌博弈背景下的自主可控升级机遇。
作者:ETF金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