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中伟股份,近期因印尼工厂的运营稳定性、H股上市进程以及一季度业绩波动引发市场关注。作为镍系、钴系和磷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的全球供应商,公司在全球化布局与资本市场扩张的双重挑战中,展现出复杂的发展图景。
印尼工厂抗风险能力经受考验
印尼作为中伟股份海外制造的重要基地,其工厂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全球供应链安全。2025年3月,印尼雅加达等地遭遇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投资者担忧自然灾害对产能的影响。对此,中伟股份在互动平台回应称:“印尼地处赤道附近,有明显干湿季,各地区雨季时间和降雨量并不完全一样。为落实当地主管部门及公司内部管理要求,公司制定了相关应急处理方案,且投保财产等相关保险。目前公司在印尼的工厂未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这一回应揭示了公司在海外运营中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方面,地理气候差异被纳入管理考量,另一方面,应急预案和财产保险成为缓冲自然灾害冲击的关键手段。资料显示,中伟股份在印尼的生产基地布局与其“一体化运营”战略紧密相关,覆盖从上游金属开采到材料生产的全链条。此次自然灾害未造成损失,验证了其海外工厂的抗风险设计有效性,但也提示投资者需持续关注地缘环境波动对产能的潜在威胁。
H股上市推进与融资需求背后的战略意图
2025年4月22日,中伟股份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招股文件显示,公司计划通过H股上市进一步拓展国际资本市场渠道,募集资金拟用于全球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及供应链优化。此举标志着中伟股份在A股上市后,试图构建“A+H”双融资平台,以支撑其全球化战略。
财务数据揭示了扩张的紧迫性。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303.44亿元增长至402.23亿元,但净利润呈现波动: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4.6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7亿元,同比下降24.64%。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可能与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建厂成本攀升有关。H股上市若能成功,将为其提供新的资金注入,但申请仍需通过香港证监会、联交所及中国证监会的多重审批,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特别强调,此次发行对象仅限于境外投资者及符合规定的境内合格投资者,境内普通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这或影响其境内市场估值联动效应。
一季度净利润下滑与股东回报平衡术
2025年第一季度,中伟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9%至107.8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88%至3.08亿元,扣非净利润降幅扩大至22.62%。对此,公司未在披露中解释具体原因,但结合行业背景,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海外工厂运营费用增加可能是重要因素。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同期加大了股东回报力度: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元,预计分红3.3亿元,叠加股份回购计划,现金分红及回购总额占归母净利润的40.24%。
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态度亦显矛盾。自2025年4月以来,公司在二级市场持续回购股份,但未披露具体金额。对于股价波动,中伟股份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并称“致力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股东长远利益”。这种“业绩承压却强化分红”的策略,或许意在稳定投资者信心,但如何平衡短期回报与长期投入,仍是考验其战略定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