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收官,贝莱德、富达、路博迈等外资公募的持仓动向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外资公募权益类产品普遍维持90%以上的高仓位运作,部分基金较去年四季度进一步加仓,科技板块成为其配置的核心方向。这一策略既反映了外资对中国经济转型下科技产业长期竞争力的认可,也凸显了其在震荡市中通过高弹性赛道捕捉超额收益的主动布局逻辑。
高仓位运作凸显长期信心 科技配置占比持续提升
外资公募的高仓位策略具有显著连贯性。以贝莱德为例,旗下贝莱德卓越远航混合A一季度权益仓位达93.9%,较去年末提升3.74个百分点;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A仓位亦升至91.6%,加仓幅度达5.39个百分点。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A、路博迈中国机遇混合A等产品仓位均维持在90%以上。高仓位背后,是外资公募对A股估值修复空间的预判。安联中国精选混合A基金经理程彧明确表示,将继续重仓“引领中国股票价值重估的优质科技资产”,涵盖TMT、机械、汽车等高技术密度行业。
科技板块的集中增配成为外资公募一季度操作的突出特征。施罗德中国动力股票A增持电子、芯片及机器人零部件;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则聚焦智能汽车、云计算等细分领域。这一布局与市场表现形成共振:春节后科技股显著跑赢大盘,人工智能、半导体等主题指数涨幅居前。外资公募的配置逻辑在于,中国科技企业正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国际产业链分工壁垒,如邹江渝所述“从国际产业角度难以被替代的龙头公司”成为重点标的。
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 外资公募锚定两大主线
在科技板块内部,外资公募的布局呈现差异化特征。一方面,硬件基础设施领域如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获得持续加码,贝莱德等机构认为国产替代进程将驱动相关企业盈利超预期;另一方面,应用端创新如AI与垂直场景结合的技术服务商同样受青睐,富达低碳成长混合A提及“科技赋能的传统制造业龙头”的转型机会。此外,政策催化下的内需复苏线索亦被纳入组合平衡,汽车、化工等兼具周期与成长属性的行业成为补充配置。
展望后市,外资公募对科技主线的延续性持审慎乐观态度。程彧提出“阶段性配置盈利超预期资产”的动态调整思路,显示其在高仓位基础上更注重估值与基本面匹配度。毕凯则强调“细分行业盈利成长性”的筛选标准,避免赛道过热风险。当前外资公募的策略可概括为:以科技为核心锚点,通过高仓位放大Beta收益,同时通过细分行业轮动优化Alpha捕获能力。这一布局既是对中国产业升级趋势的长期押注,亦是对短期市场波动的主动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