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引入深智城打造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力合科创(002243.SZ)激活科创新动能

2025-04-23 19:37:37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形成产学研创新“联合体”。

近期,国资科创领域的新动作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4月21日,力合科创发布公告表示,公司的控股股东清研控股的上层股权结构变动有了最新进展,即深国资将持有的清研控股100%股权分别划转给深投控与深智城各50%。此外,力合科创还同步披露了与清研院、深智城等多方签署的系列合作协议。4月23日晚间,公司公告称该划转事项已完成工商变更。

这被认为是产业层面积极响应政策实践的重要举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这背后意味着要更好地形成一个支持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加上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则进一步对产学研以及政府、金融的紧密合作“抱团”融合,提出更急迫、更高的要求。

因此,力合科创此次公告无疑释放出相当积极信号。具体来看,有哪些值得挖掘的信息点?

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挖掘硬科技价值标的

力合科创与清研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企业合作、产学研人才培养、创新中心建设、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国际创新合作六大方面协同发力。得益于此,双方的合作内容变得愈发清晰明确。

在笔者看来,这进一步强化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合作内容中详细提到,比如,力合科创对清研院项目产业化公司拥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投资权;清研院与国央企等领军企业开展创新合作时,推荐力合科创作为产业化落地合作伙伴。

这意味着,合作协议将力合科创在硬科技投资领域的优势与高校研发优势深度绑定。“科技成果转化”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实际是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是创新过程的一个环节,这种“定向孵化+产业对接”模式,无疑具备技术的前瞻性和转化的确定性。

可以预见,力合科创将在投资孵化和项目储备上对接更多优质资源,未来有望高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挖掘出更多“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标的。

此外,合作协议还提到,双方将通过多项举措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重点投资孵化一批高成长人工智能标杆企业。

过去力合科创和清研院打造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已服务不少AI企业成长。而今年Deep Seek掀起AI浪潮,AI应用雨后春笋般涌现,力合科创承担的是AI孵化器和加速器的角色,未来有望见证更多AI独角兽企业诞生,公司的价值也将不断跃升。

引入战略合作方深智城 ,加速硬科技产业化

从力合科创与深智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来看,双方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智慧城市投资协同、人才培养与交流、数据资源共享与利用等方面开展合作。

与深智城的战略合作则凸显出双方通过场景加速创新落地的逻辑思维。合作协议中详细提到,依托深智城的场景优势,为力合科创孵化企业提供对接机会,加速成果转化。作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深智城完成了不少交通、政务、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项目,积累了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成熟经验。

因此长远来看,力合科创孵化企业可获得更多机会面向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这无疑也是将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力合科创作为中国最早聚焦硬科技领域投资的机构之一,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强创新能力上已取得实效,这正是其受到市场认可的关键所在。

截至2024年末,力合科创89.52%的在投项目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这四大“硬科技”领域。从数量来看,已累计孵化服务企业4000多家,培育上市企业3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3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多家。

结语:

从此次公告内容看,多方战略合作的意义颇深,清研院提供技术源头活水,深智城打开应用场景闸门,力合科创则扮演促进产业转化的枢纽角色,建立起产学研创新“联合体”。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