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a Markets 億滙每日新聞
特斯拉首季財報「暴雷”
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正面臨著自成立以來嚴峻的挑戰。 總營收193.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13.01億美元下降9%; 淨利潤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從去年同期的14.05億美元驟降至4.20億美元,跌幅高達71%。 這份不及預期的成績單,不僅反映了特斯拉在核心汽車業務上遭遇的困境,更折射出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的陣痛。
仔細分析財報數據可以發現,特斯拉各項業務指標幾乎全線飄紅。 汽車業務作為特斯拉的支柱,第一季度營收僅為139.67億美元,同比下滑20%。 其中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量同比下降12%,其他車型的交付量更是下滑24%。 雖然通過降價策略將庫存週期從28天縮短至22天,但這種以價換量的做法顯然難以為繼。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汽車毛利率已經連續多個季度維持在16%左右的低位,遠低於行業領頭羊的水準。 唯一亮眼的是能源業務,發電與儲能板塊營收達到27.30億美元,同比增長67%,但這一業務規模尚小,難以彌補汽車業務的下滑。
新能源車「巨頭」為何「隕落」?
根據Clean Technica的最新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增速已從2023年同期的35%放緩至15%。 中國市場方面,比亞迪、蔚來等本土品牌的崛起,正在不斷蠶食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從去年同期的12%下滑至9%。
與此同時,歐美市場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逐步退坡,也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特斯拉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市場競爭壓力,其產品線老化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目前特斯拉在售的主力車型中,Model 3已上市8年,Model Y也有5年歷史,而競爭對手們每年都在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產品。
除了經營層面的挑戰,特斯拉還深陷品牌形象危機的泥潭。 CNBC最新民調顯示,47%的美國民眾對特斯拉持負面看法,這一數位較去年同期上升了15個百分點。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18-34歲的年輕群體中,雖然對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接受度較高,但對特斯拉的凈支援率卻為負23。 這種「喜歡新能源車但不喜歡特斯拉」的奇特現象,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CEO馬斯克日益極化的政治立場。
馬斯克:將減少政治事務
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宣佈,將從5月起大幅減少管理川普政府效率部的時間,但這一表態並未能平息外界的質疑。 事實上,馬斯克的政治活動已經給特斯拉帶來了實質性的商業損失。 在美國本土,民主黨人群中對特斯拉的負面評價高達63%,這對一個需要廣泛消費者基礎的汽車品牌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更諷刺的是,雖然馬斯克聲稱通過政府效率部為聯邦政府節省了1600億美元,但同期特斯拉的市值卻蒸發了近6000億美元。 這種強烈的反差,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質疑馬斯克,是否還能專注於特斯拉的經營。
資本市場對特斯拉財報的反應頗為耐人尋味。 儘管業績不及預期,但特斯拉盤后股價卻上漲逾4%。 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市場已經提前消化了業績下滑的預期,也有可能是對馬斯克減少政治活動的表態給予的積極回應。 但縱觀全年表現,特斯拉股價今年已累計下跌超過40%,市值蒸發逾6000億美元,這一慘澹表現足以讓投資者警醒。
展望未來,特斯拉正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它需要儘快推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來提振銷量; 另一方面,又必須重新審視其品牌定位,修復因政治因素受損的企業形象。 更為關鍵的是,特斯拉需要證明自己不僅僅是一家汽車製造商,而是一個涵蓋能源、自動駕駛等多元業務的科技公司。 但所有這些轉型都需要時間,而在資本市場逐漸失去耐心的當下,特斯拉能否獲得足夠的轉型空間,將決定它能否重現昔日的輝煌。
其他數據、會議及事件概覽
美國經濟數據:本週四將公佈美聯儲《褐皮書》報告,同日也將公佈3月耐用品訂單數據等。
川普對華態度緩和,承認美對自華進口商品關稅過高,預計將大幅降低。
英特爾本周將宣布裁員超過20%的計劃。
蘋果美國官網應要求撤下AI功能「現已推出」字樣。
(請注意: Moneta Markets 億滙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
#特斯拉 #馬斯克 #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