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A股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贷款增速分化与产品创新

2025-04-20 23:35:5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主力军,A股上市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布局不断深化。2024年,A股银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规模普遍上涨,但增速呈现显著分化,同时绿色金融产品创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主力军,A股上市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布局不断深化。2024年,A股银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规模普遍上涨,但增速呈现显著分化,同时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也在持续推进,展现出银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多元化探索与实践。

贷款增速分化:大行放缓,中小银行加速

根据26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度财务报告,各类型银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规模均实现正增长,但增速分化明显。国有大行由于基数较高,绿色贷款增速普遍放缓,而部分中小银行则实现了高速增长,部分银行增速甚至超过100%。这一现象反映出,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国有大行在规模扩张上趋于稳健,而中小银行则凭借灵活机制和区域优势,加速布局绿色金融业务。

国有银行仍是绿色贷款业务的主力军。工商银行作为全球最大绿色信贷银行,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增速约为11%。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分别达到4.97万亿元、4.70万亿元和4.07万亿元,增速分别为22.9%、20.99%和31.03%。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8926亿元和7817亿元,增速分别为8.58%和22.55%。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以9679.31亿元的绿色贷款余额位居首位,增速为19.64%。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均突破6000亿元,增速分别为19.25%和30.84%。光大银行则以41.01%的增速成为绿色贷款增速最高的银行。

地方性银行虽然绿色贷款规模较小,但部分银行实现了大幅增长。这一趋势表明,地方性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成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品创新:多元化布局助力绿色转型

在绿色贷款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A股银行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绿色理财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为绿色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色贷款方面,中国银行发放了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商业ESG挂钩贷款,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商银行子公司工银瑞信创新发行了全国首单“绿色”+“可持续”双标签类REITs。兴业银行落地了全国首笔附带绿色保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贷款。浦发银行则在结构性存款方面进行创新,面向对公客户发行了全市场首单挂钩“中债—浦发银行ESG精选债券指数”的绿色结构性存款。

绿色债券方面,多家银行积极承销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债券投资。工商银行通过三家境外分行成功发行了等值17.4亿美元的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领域的绿色项目。建设银行参与了全国首单科技创新低碳转型“一带一路”债券和国内首批TLAC非资本绿色债券的发行,丰富了债券市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绿色租赁方面,各家银行系租赁公司绿色租赁资产占比不断提升,且不断开拓新业务模式。中国银行子公司中银金租绿色租赁资产余额达321.77亿元,占其全部租赁资产余额的48.55%。

资金投向:聚焦碳减排效益项目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24年国内银行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2.25万亿元和12.4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总额的67.5%。资金主要投向了清洁能源开发、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等关键领域,显示出银行业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精准发力。

总结

A股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贷款增速分化和产品创新,反映了银行业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多元化探索与实践。国有大行凭借规模优势继续领跑,中小银行则通过高速增长和创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未来,随着绿色金融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银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布局将更加深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