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发布:金融教育与养老规划的双重正向反馈

2025-04-20 17:45:5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第三年度《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整体得分为71.8分,较去年持续提升。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居民金融知识的普及与深化,更揭示了金融教育与金融实践之间的正向反馈机制,尤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第三年度《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整体得分为71.8分,较去年持续提升。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居民金融知识的普及与深化,更揭示了金融教育与金融实践之间的正向反馈机制,尤其在养老规划领域展现出显著的重要性。

金融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连续三年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金融活动参与度不断提升,且参与金融行为数量越多的受访者,其金融素养往往越高。这一现象表明,金融素养的提升与金融实践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促进作用。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居民更理性地参与金融活动,而实践经验的积累又进一步增强了解决复杂金融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证券投资领域,金融素养较高的投资者更倾向于遵循投资纪律,平衡风险与收益,从而规避过度投机行为。

报告还特别指出,金融素养的提升对养老规划的认知与实践具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较高的居民对养老准备的认知更为充分,能够通过商业年金、长期投资基金等多元化途径进行养老储备。数据显示,最高分组中64%的受访者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41%购买了个人养老金产品,而最低分组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仅为12%和8%。这一差距凸显了金融教育在养老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养老规划的迫切需求与挑战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行,养老规划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报告也揭示了中国居民在长期财务规划方面的薄弱现状。今年调研中,仅半数受访者表示拥有明确的长期规划,且这一比例较去年有所下降。特别是在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群体中,长期财务规划的差距尤为明显。即便处于养老准备黄金期的26—45岁受访者,拥有长期财务规划的比例也仅为55%。

这一现状表明,尽管金融素养的提升为养老规划奠定了基础,但居民在财务规划意识与执行能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这一问题,报告建议行业优先聚焦青壮年群体的财务规划需求,提升其规划意识,并逐步延伸至老年和青少年群体,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金融教育的未来方向

金融素养的提升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的财富健康,更是推动金融行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报告强调,针对不同群体的实践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金融素养教育,打造立体化的居民金融素养提升体系,是未来金融教育的重要方向。例如,对于金融参与高频且复杂的证券投资群体,可以增加对投资纪律、风险收益平衡等知识的宣教,加强风险提示,从而帮助其规避过度投机的行为。

此外,报告还呼吁金融机构与教育机构深化合作,探索更多有效的金融教育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金融知识与实践技能。通过持续普及金融素养教育,夯实养老准备等社会关切,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更多洞察与支持。

总之,《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的发布,不仅为金融教育与金融实践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养老规划的深化与普及指明了方向。在金融素养提升的道路上,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成为推动个人、家庭乃至社会财富健康的重要动力。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