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在中诚信国际举办的探索中国特色评级之路赋能多层次债券市场会议上,就当前经济形势及债券市场相关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
袁海霞分析指出,今年一季度经济领域呈现出多方位改善态势。供给端,工业生产展现出十足韧性,新动能对生产的贡献逐步增大,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行业在生产、投资、盈利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快增长;需求端,受 “两重两新” 的有力支撑,投资和消费增速从去年全年的 3%-3.5% 提升至 4% 以上。在房地产领域,也传来诸多积极信号:一季度地产销售持续回暖,重点城市新房销售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修复态势,二手房成交更是显著增长;各能级城市房价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一线城市一二手房价环比在一季度持续为正,二线城市基本持平,三线城市降幅明显收窄;投资端,新开工面积跌幅收窄,开发商积极性有所回升,进一步减轻了对今年经济的拖累。在地方债务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方面,去年在 “六加四加二” 框架内的 2 万亿置换债已全部发行完毕,截至今年一季度,2 万亿特殊债融资债券的发行额度已超过 1.3 万亿。袁海霞认为,这一系列举措有力管控了地方流动性,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资源。
然而,袁海霞也明确指出,尽管一季度经济亮点颇多,但价格水平却持续处于低位。虽然尚未达到通缩程度,可这一现象切实反映出需求不足的基本面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回顾过往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逻辑时提到,袁海霞表示外需对中国经济循环影响重大。从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来看,受 “抢出口” 因素部分影响,外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攀升至近三年最高水平,贡献率超过 30%,在GDP同比增长5.4%中,出口贡献了 2.1 个百分点。但她同时提醒,当前以中美为核心的关税博弈仍在持续拉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对中国经济修复的边际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面对内部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袁海霞认为,我们首先要做好内部工作。具体而言,需提振需求、扩大内需以畅通内循环,持续投入科技创新,通过中长期推进结构性改革来提升中国潜在生产率。在中美大国博弈中,要依据我国在关键产业链的核心优劣势和全产业链韧性,把握好两国关系,争取在中美关系中取得主动。另外,要拓展自己的 “朋友圈”,在保持外贸基本盘稳定的同时,坚持制度性开放,与欧盟、东盟等国家保持友好经贸关系。
袁海霞强调,推动中国经济内生动能持续增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力至关重要。债券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债券市场的 “科技版”,使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关键话题。而评级作为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