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银行股继续活跃,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上海银行续创历史新高,交通银行、厦门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跟涨。
ETF方面,截至发稿时间,华宝基金银行ETF、银行ETF天弘、华安基金银行ETF指数基金、银行ETF华夏和银行ETF南方分别涨0.78%、0.73%、0.69%、0.68%和0.65%。
一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2%,超出市场预期,企业信贷需求回暖直接带动银行业务扩张。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8.5%,为银行对公贷款提供增量空间。
考虑到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超预期后二季度或有所承压,加上配合财政政策的需要,不少机构预测宏观刺激政策或将加码,二季度成降准降息重要观察窗口。
从盈利角度来看,银行股盈利韧性凸显:六家国有银行均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合计14014.29亿元;其中四家银行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双增。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宇宙行”工商银行仍稳坐头把交椅。2024年,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658.63亿元,同比增长0.5%。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8%至3355.77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去年归母净利润均超2300亿元,分别为2820.83亿元、2378.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0%、2.56%。
在营业收入方面,农业银行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30%至7105.55亿元。邮储银行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位列第二,同比增长1.83%至3487.75亿元。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去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6%、0.87%,达到6300.90亿元、2598.26亿元。
当前四大行市净率(PB)0.69-0.9倍,均处于历史20%分位以下,显著低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这种“高股息+低估值”组合吸引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加仓。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银行股作为“类债券”资产,其4.5%的平均股息率提供了稳定回报,成为资金避险首选。四大行2024年分红率稳定在30%-35%,股息率4.5%-5.2%,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1.7%),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目前A股共有10只银行主题ETF,跟踪的指数有中证银行、银行AH和800银行:
从指数角度来看,跟踪银行AH、800银行指数均只有一只ETF产品,分别是招商基金银行ETF优选和富国基金银行ETF。
从规模角度来看,第一的是华宝基金银行ETF,昨日规模是78.87亿元。银行ETF天弘紧随其后,昨日规模是38.59亿元。
从费率角度来看,银行ETF易方达费率成本最低,管理费+托管费为“0.15%+0.05%”,低于同类产品普遍0.6%/年的费率水平。其次是鹏华基金中证银行ETF,管理费+托管费为“0.3%+0.1%”。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展望2025年,银行业营收承压但净利润仍有望保持正增。相较2024年,净息差收窄幅度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预期更为积极;但规模导向弱化后贷款增速或放缓至7%附近,同时其他非息收入高基数下高增长或难以为继,综合考量2025年营收压力略大于2024年。利润端,小微及零售不良生成率预计降幅有限,同时2025年是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部分银行有缺口需补足,约束信用成本下行空间,预计净利润增长中枢较2024年微降。资本充足率和分红率延续平稳。
银行业在当前内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的环境中,稳健经营的置信度相对较高,后续降准补充市场流动性;存贷款对称性降息,维稳息差的同时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银行业更多承担全社会影响的均值,在集中度和时间两个维度均分散了不确定性,避险属性突出,契合低波红利投资策略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