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又是红红火火的一天,证券板块带领着大盘再度上涨,上证指数涨破3400,沪深300指数涨破4700,超过2017年白马牛的高点,权重都走出了逼空行情。$上证指数(000001.SH)$ $沪深300(000300.SH)$
不仅涨得好,成交量也再次突破万亿,证券公司门口再次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新韭菜进场了。
再看看深圳和对面的香港,今天恒生指数也涨了0.59%。站在26000点,从月线来看,已经明显从底部开始反弹了。$恒生指数(HSI)$
正如上周五的文章说,港股的牛市也要来了,相关的分析可以点这里看——《A股已经来牛市了,港股牛市还会远吗?》
那么港股现在的情况究竟怎样呢?我们先看恒生指数成分股。
从上图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很多恒指成分股依然是下跌的,只有10支上涨,其中股王腾讯上涨最多,年初至今上涨45.03%。港交所排名第二,年初至今上涨43.19%。
但是我一直认为恒指不太能反应港股整体状况,原因是金融股和地产股太多了。50支成分股里面,有11支金融股,9支地产股,加起来占了恒指成分股数量的40%。
再观察市净率,成分股中,金融股和地产股都处于破净的状态,市场并没有给这些成分股高估值。
不过即使港股还没走牛之前,今年以来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都有不错的涨幅,小米上涨49.35%,美团更厉害,上涨96.07%。除了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上涨,在科技互联网领域,也有一些标的表现不错,例如微盟集团,今年以来上涨271.68%,从一家小市值公司涨到中型市值。
我们都知道,近几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巨头在从美股回归,境内也有不少新经济公司在港股上市,港股逐渐变成大中华地区科技股和新经济公司上市聚集地,因此现在的恒指对整体港股的衡量是有偏差的。
这种偏差会造成投资者对市场阶段理解的偏差...
拿这波行情来说,A股在最近的权重行情之前,创业板率先走牛,从底部涨了一倍。创业板有不少科技或者新经济企业(忽略温氏股份),对应到港股,资金也优先青睐科技股或者新经济企业。以美团点评为例,下图叠加恒生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是不是发现美团点评的走势和创业板相似度很高?如果不说美团是港股,还以为是A股的。
当然,恒生指数编制公司也是非常前卫的,也有编制一个收录了大中华地区新经济及科技股的指数,叫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里面有27只成分股,权重最大的是美团点评,占比15.38%。
权重前四名都是现在“当红”的标的,因此这个指数不断创新高。
通过这样对比,我们知道了即使恒指没有好的表现,其实港股也有不少机会。那么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来了,在A股走牛的背景下,港股新经济相关的个股也走牛了,应该买什么呢?
我并不能直接推荐股票,即使可以也可能认为我是股托吧。我只能说说在港股选股的要点,而这些要点是基于港股的生态。
港股有个明显的特点,追求增量。
例如波司登,从2018年初到2019年底,恒指表现不佳,但是波司登走牛。$波司登(03998)$
这是因为波司登这段时间业绩改善,店面扩张,收入增长,一副持续增长的样子。
港股追求增量的特点对已经进入存量状态的公司存在打击,最大的打击就是杀估值。以汇丰银行为例,收入在经过2002年到2007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后面几乎不增长,还有所下跌。因此市净率从2倍下跌到0.55倍。
港股追求增长的风格也导致价投的“捡烟蒂”策略很难有效果。明明已经破净了,市净率还能继续跌。
但是这也不让大家去追涨,因为当市场发现增量逻辑似乎站不住脚的时候,也会快速下跌,就像腾讯2018年的情况,游戏版号被限制,市场对腾讯增长存疑,2018年下跌超过20%。
这样就能总结出投资港股的要点,因为港股市场追求增量,所以要小心“捡烟蒂”的策略,避开已经变成存量经营的公司。另外也不能直接追涨,要在追涨和确定增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例如,在确定某家公司还在长期增量中,当出现市场怀疑公司增量导致的大跌时,这时候就是介入的时候。最近有不少这样的成功例子,腾讯、舜宇光学,港交所也是,港交所的增量就是大中华地区的经济红利。
当然,当出现市场怀疑公司增量导致的大跌时,很多投资者并不敢买入,这就涉及到能力圈了。最后还回到投资研究的基本功上,对于牛市还是熊市来说也一样。我们要精进的是自己的投研水平,夯实能力圈,这样就不会突然来一波牛市的时候,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