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博弈加剧、外需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中国内需消费市场正迎来历史性转折。最新数据显示,万得消费大类指数在短短4个交易日内暴涨7.36%,一举突破前期震荡区间,释放出强烈的启动信号。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消费板块正迎来“政策发力+低估值安全垫+消费韧性企稳”三重共振,这场由政策驱动、企业响应、市场共振的消费复苏浪潮,或将重塑A股投资版图。
4月以来,政策端对内需消费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政策矩阵:
- 工信部4月11日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涵盖93个企业名牌、43个区域品牌及42家成长企业,明确鼓励地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 超长期特别国债方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3月中旬六部门联合发声,后续提振消费政策将密集出台。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从试点推广至全国,国家税务总局新政与入境免签政策形成叠加效应,中国银河证券副所长何伟指出,此举将直接拉动外国游客对优质国货的消费,预计入境游消费增量贡献可达数百亿元。
“政策工具箱的全面打开,标志着内需消费已从‘托底’转向‘主动出击’。”中信证券消费产业首席分析师姜娅评价道。从以旧换新到消费名品培育,从离境退税到入境游便利化,政策红利正精准滴灌至消费市场的各个毛细血管。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通过战略调整与业务创新,展现出强大的内生韧性:
- 南山控股表示,将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捕捉内需市场结构性机会。
- 华孚时尚依托“双循环”战略,实现海外、国内市场均衡发展,外部关税风险对其影响微乎其微,生产经营稳健。
- 朗姿股份则强调,其核心业务聚焦国内市场,东南亚、中东等出口业务占比不足0.01%,内需潜力将成为长期增长引擎。
“企业端的积极应对,印证了内需市场的战略价值。”国泰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指出。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其中线上消费、服务消费增速显著高于商品零售,消费升级趋势未改。
当前消费板块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政策、估值、基本面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1. 政策明确方向:超长期国债、以旧换新、离境退税等政策形成合力,内需消费成为稳增长核心抓手。
2. 估值提供安全垫:经历长期调整后,消费板块市盈率处于历史30%分位以下,部分龙头股股息率超4%,配置性价比凸显。
3. 消费韧性企稳:3月CPI同比上涨0.3%,服务消费价格涨幅扩大,餐饮、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接触型消费持续回暖。
“这不仅是市场情绪的转折点,更是资金配置的战略窗口期。”国开证券研究团队判断。历史数据显示,2019-2020年消费板块在政策驱动下的超额收益均超30%,当前市场或正重演这一逻辑。
面对内需消费的历史性机遇,多家机构给出明确投资方向:
- 高景气情绪消费:潮玩、IP衍生需求爆发,泡泡玛特、奥飞娱乐等企业业绩超预期。
- 家居行业:以旧换新补贴叠加地产边际改善,欧派家居、顾家家居等龙头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 品牌服饰及制造商:估值性价比较高的海澜之家、森马服饰等,有望受益于国货消费浪潮。
- 必选消费:调味品、乳制品等刚需板块,在成本下行与需求回暖双重驱动下,业绩确定性较强。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顺周期、高弹性的细分赛道。”中泰证券轻工纺服首席分析师张潇表示。国泰海通证券刘越男则提醒,内需数据虽未大幅正增长,但底部已现,当前正是布局偏顺周期板块的黄金时机。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内需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 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消费升级与分层并存,孕育出万亿级市场空间。
- 政策定力与执行力:从“双循环”战略到具体政策落地,中国展现出强大的制度优势与执行力。
- 企业创新活力:国货品牌崛起、商业模式迭代、数字化赋能,内需市场正成为新技术、新业态的试验田。
“内需不仅是经济稳定器,更是创新孵化器。”某国际投行分析师指出。以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国货美妆为代表的新兴消费领域,正通过“内需驱动创新—创新反哺内需”的良性循环,重塑中国经济的增长逻辑。
从政策端的雷霆出击,到企业端的积极应变,再到市场端的资金涌动,内需消费的“三重共振”正凝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这场复苏不仅是短期反弹,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通过扩容内需市场、培育消费名品、优化供给结构,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消费中心”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