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概股“避风港”崛起!香港全速备战万亿市值企业回归潮

2025-04-15 07:46:15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在中美金融博弈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一场关乎全球资本流向的“静默革命”正在上演。随着美国市场传出对中概股“除牌”风险的加剧,香港正以雷霆之势调整战略,力图在资本争夺战中抢占先机。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3日公开表态,已指示证监会与港交所“全速备战”,

在中美金融博弈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一场关乎全球资本流向的“静默革命”正在上演。随着美国市场传出对中概股“除牌”风险的加剧,香港正以雷霆之势调整战略,力图在资本争夺战中抢占先机。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3日公开表态,已指示证监会与港交所“全速备战”,确保香港成为全球中概股回流的首选地。这一宣言不仅引发资本市场震动,更被视为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关键一役。

陈茂波在公开讲话中强调,香港背靠祖国、依托“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已成为全球资本眼中的“避风港”。他透露,香港已建立针对海外上市企业的“双重上市”及“第二上市”监管框架,大幅简化流程,降低企业合规成本。这一举措直指中概股痛点——据高盛测算,当前符合回流香港条件的27家中概股总市值达1.4万亿港元,其中拼多多、满帮、富途等巨头市值均超千亿港元。若成功回流,香港市场流动性与估值体系或将迎来结构性重塑。

“香港金融系统久经考验,有能力抵御外部冲击。”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13日回应市场担忧时表示。他强调,香港股市交易结算体系稳健,即便在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疫情等极端压力下仍保持有序运作。此次中概股回流潮,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引入优质资产,香港有望吸引更多国际资金,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金融枢纽地位。

政策信号释放后,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14日早盘,港交所股价一度飙升超7%,截至午盘报334.8港元,成交量显著放大。独立股评人指出,中概股回流的技术障碍已基本扫清,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权衡“政治风险”与“估值收益”。以阿里巴巴、京东、百度为例,这些已实现双重上市的企业,其港股部分在美股波动期间展现出更强的抗跌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垫”。

“香港市场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制度优势,更在于其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资本的独特桥梁作用。”香港某投行分析师表示。通过沪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香港已成为国际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核心平台。若更多中概股回流,将进一步强化这一地位,形成“资本-产业-政策”的良性循环。

据香港头条日报网统计,当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超100家,总市值逾6万亿港元。其中,高盛筛选出的27家“符合回流条件”企业,覆盖电商、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拼多多、满帮等新兴巨头因高成长性备受关注,而富途、传奇生物等则可能借助香港市场提升国际知名度。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概股已提前布局。例如,极氪汽车近期传出赴港上市计划,若成功,将成为首家“弃美转港”的新能源车企。分析人士认为,此类企业的选择将产生示范效应,加速行业板块的整体迁移。

尽管前景广阔,香港仍需直面挑战。香港《大公报》指出,中美证券监管规则差异是最大障碍。美国市场采用“披露制”,强调企业自主信息披露;而香港更接近“核准制”,对合规性要求更高。此外,审计底稿、数据安全等问题仍需政策突破。对此,陈茂波强调,香港将“主动出击”,针对中概股特点优化监管框架,确保企业“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得好”。

“香港的优势在于灵活性。”某国际律所合伙人表示。例如,双重上市模式下,企业可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时享受港股流动性;而第二上市则允许企业豁免部分合规要求。这种“量身定制”的监管创新,正是香港吸引中概股的核心竞争力。

中概股回流潮的背后,是全球资本对“安全边际”的重新评估。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持续施压、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迫使企业寻找更稳定的融资平台。而香港,凭借其法治环境、低税率、资金自由流动等优势,正成为资本避险的首选。

“这不仅是企业的选择,更是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投票。”香港01网评论称。若成功承接中概股回流,香港将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一方面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跳板,另一方面吸引更多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这种“双向开放”的深化,或将重塑全球金融权力结构。

在中美博弈的长期化背景下,香港的角色已从“资本中转站”升级为“全球金融秩序重构者”。这场中概股回流潮,既是对香港市场韧性的考验,更是其迈向更高层次国际化的契机。正如陈茂波所言:“香港不会作壁上观,而是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制度,成为全球资本值得信赖的伙伴。”未来,当更多中概股旗帜插上港交所的锣,这场资本迁徙或将书写新的金融史篇章。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