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浙商银行探索中国特色金融新范式,资产规模三年增长1万亿元

2025-04-03 21:10:49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4月3日,浙商银行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该行董事长陆建强向与会的分析师、媒体及投资者介绍了银行近年来取得的经营成果和战略探索。陆建强表示,过去三年,浙商银行资产规模从2.1万亿增长至3.3万亿,实现了进阶登高;营收增速保持股份制银行领先地位,三年累计

4月3日,浙商银行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该行董事长陆建强向与会的分析师、媒体及投资者介绍了银行近年来取得的经营成果和战略探索。

陆建强表示,过去三年,浙商银行资产规模从2.1万亿增长至3.3万亿,实现了进阶登高;营收增速保持股份制银行领先地位,三年累计实现营收192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5%,高于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年累计下降无效低效资产近千亿,降低高成本存款3000亿;同时,中间收入占比提升至33.2%。2024年,浙商银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营收676.5亿元,同比增长6.19%。

以“善本金融”构建社会影响力

浙商银行以一流商业银行为愿景,面对金融定位变局、数字化变局、高质量发展变革三大变局,陆建强提出并探索“善本金融”的实现新范式,将其作为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打造一流正向社会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在“善本金融”理念下,浙商银行正在推动四大转变:工作站位从自身盈利出发转向以客户发展为出发点;工作重点从打猎式锦上添花走向陪伴式雪中送炭;服务方式从以牌照为中心的专项服务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风险管理从重财务指标、资产质量向全客户评价、社会价值转变。

陆建强介绍,该行在全行业率先开创公益服务先行的金融顾问制度,系统性提出“善本金融”的理论探索,包括金融顾问、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助力企业向善的“善本信托”、依托社会评价为主的“善本信用”等六大实践,金融顾问已在16个省开展,累计服务超10万家企业,落实融资超过万亿。同时,县域金融生态建设已在全国74个区县开展,浙江省已全面铺开,成为地方政府抓好金融工作的有力抓手。

坚持“智慧经营”提升竞争力

陆建强在致辞中表示,浙商银行创新“智慧经营”的组合打法,将其作为提升特色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专业专注行业竞争力的经营方式。“智慧经营”实现四个转变:着眼点从服务一家企业到服务整个产业链生态转变;授信模式从抵押担保为主的“当铺金融”向以算力为主的场景金融转变;获客方式从传统关系营销向数字获客转变;客户基础从对公为主垒大户向普惠导向小额分散转变。

围绕“智慧经营”,浙商银行确立数字化改革工作主线,打造绿色生态金融服务新模式。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按照“数据比担保更可靠,产品比抵押更有利”的理念,为近三十多个行业提供定制化生态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末,该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核心企业超过3500家,是2022年的两倍,累计投放7420亿元,是三年前的三倍,服务上下游客户超7万家,达到四倍增长。

在科技金融方面,浙商银行聚焦科技企业发展需求,打造十五大产品、三十大科技金融专属产品,为超过3万户科创企业、近4000个人才客户提供融资超过3600亿元。同时,浙商银行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经营策略:从资产端发力调整为负债端发力,持续压降存款付息率;从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配置策略;从单纯追求单向收益调整为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转变。

深耕区域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将“深耕浙江”作为首要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提前一年圆满收官。浙商银行连续九年荣获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单位一等奖,连续五年获得浙江省民营企业最满意的银行称号,省内融资服务总量突破万亿大关。

在企业文化方面,浙商银行提出并不断丰富“人文浙银”价值提升工程,将人文浙银作为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打造一流共进共荣企业凝聚力的精神内核。围绕“五要五不”不断深化文化建设,打造“年轻人喜欢的银行”和“幸福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两大文化品牌。

浙商银行自2016年H股上市以来,除个别年份因特殊事项未能进行分红外,其余年度现金分红比例都超过30%。2024年该行仍将维持这一现金分红水平,并根据监管指引制定披露了市值管理办法和工作提升计划,将市值管理工作提升为全行性、制度性工作。陆建强表示,站在20周年新起点上,浙商银行将锚定“三个一流”的发展方向,以“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人文浙银”为指引,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为助力金融强国强省建设作出贡献。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