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首个交易日,市场整体呈现“题材轮动、指数乏力”的特征。叠加美国可能加征关税的外部压力,资金避险需求明显有所升温。
具体来看,市场成交缩量,半导体、医药等成长板块虽局部走强,但持续性不足。投资者更倾向于配置高股息、低波动的银行股,以规避波动风险。ETF方面,银行ETF优选(517900)在医药生物、半导体反弹的背景下仍实现收涨,显示出资金对其稳定性的认可。
银行板块的三大核心支撑逻辑
政策红利与经济顺周期效应
信贷扩张空间打开:国有四大行近期补充500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预计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直接利好银行业务扩张。
地产与消费政策传导:政策刺激下,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如招商银行不良率仅0.95%),拨备覆盖率高达411.98%,利润释放空间充足。
利率环境利好: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8%,而中证银行指数股息率达4.8%,银行ETF优选因重仓港股银行,股息率更高达5.3%,显著高于无风险利率,成为“吃息族”的首选。
险资与长期资金加速布局
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已达10次,其中6次瞄准银行股,凸显其“高股息+低波动”特性与险资负债端需求的深度契合。险资作为“压舱石”,其入场不仅稳定市场预期,还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盈利稳定
银行作为“万业之母”,与宏观经济深度绑定,利润占A股上市公司总利润的40%以上。国有大行依托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多元业务,即使在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下,仍能通过资产规模扩张和风险控制保持盈利韧性,为股价提供基本面支撑。
就目前来看,市场即将进入业绩验证期,而且外部不确定性仍存,可能会导致波动进一步加剧,像银行这样的高股息类资产或有望受到资金的持续青睐。
而以上提到的银行ETF优选(517900),其跟踪的是银行AH 指数覆盖42只银行股。指数通过AH股轮动策略,动态配置估值更低的标的。比如这个月银行AH 指数的第一大持仓股就由港股的招商银行换成了估值更低的A股的招商银行。这种策略即增厚了安全边际,也增强了预期回报水平,兼顾收益与稳定性。或是布局银行板块较佳选择,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作者:山雨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