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写长了,索性发成长文得了,来聊聊川普的清算日。
川普的 4 月 1 日解放日,或者说 “清算日” 马上就来了,很多人还是不理解川疯子要干啥。海豚君之前说过,川普长期目的是制造业回流,但恐怕很难让人相信,平均提高个 10-15% 的税率,空心了几十年的制造业就流回来了。
海豚君这里提供一种思路,也可能关税打劫是目的,也是手段:
a. 一个是多多少少能增加一些收入,充实一点金库,加上政府财政紧缩,为后续企业减税铺垫一些财政空间;
b. 另外一个目的是,关税和军事保护伞一起,用来做第二步美元政策的谈判筹码。结合 Bessent 清算日临近之际接受的访谈,希望通过媒体的传播,各个国家赶紧递过来橄榄枝,主动降低自身关税。
c. 关税会不会拉升通胀?Bessent 一直强调的答案,都是不会。他的判断思路是:
从 2018 年上一轮中美的贸易战来看,最终是人民币贬值、美元小幅升值,消化了关税压力,实际给美国境内通胀的压力非常小,因此他们相信这一轮关税,叠加传统能源开采,来锚定通胀,也不会给通胀带来太大压力。
或者是即使小幅的通胀,正如 Bessent 的说的,美国梦的核心不是 assess to cheap goods,is not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Dream,等于说一点小小的代价也不是问题。
这样第一轮操作之后,国内财政紧缩 + 全球征税威胁全球经济增长,这样货币宽松顺理成章,从而实现川普心心念念的长债收益率下降目的,和一定程度贸易的再平衡。
而第二步的施压,那么关税大棒甩出来的作为手段的那部分功能,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大胆猜测一下,可能是货币政策,也可能是债务展期,最起码谈几个大一些的投资引入 deal,类似台积电投美国的单子?
最终的目的还是制造业的回流,提高美国制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a. 就是传言海湖庄园协议所说的,通过关税手段要求顺差性贸易伙伴把美债换成更长久期的低息债(传言是 100 年的零息债);
b. 迫使这些伙伴签署类似《广场协议》这种,让对手国货币升值的协议,降低美元的价格,这样美国制造业再出口时候,竞争力能提升一些?
整个目标实现的操盘过程中,几乎会把盟友得罪一遍,对美国跨国企业显然并不友好,国外近期媒体报道中,各个海外国家对美国巨头的各种反垄断和税务稽查,明显不是利好。
从现在的走势来看,国别关税之后,大概率还会叠加出来行业性关税——也就是重点行业出口的保护性关税,短期对半导体可能确实不利,当然从长期来看,这种长期可能一定程度上保护这些核心技术行业的垄断地位,形成价值的再认知。
而从整体的宏观环境上来,整个过程中,更为确定的恐怕一个是黄金(如果真要拉长债务久期)、一个是美债,要把 10 年起国债,配合货币政策,拉到 4% 以下,国债仍有空间。
而美股大概率会是受伤的一个——一个早期的不确定,而第二个是进入第二阶段,美元先高再低的过程中,对外资而言,投资美股可能会面临,一个是经济的不确定性,第二层是汇率损失。
因此,整体来看,海豚君仍然觉得,耐心等待美元优质资产,例如 Spotify 这种平常高不可攀的资产回落到合理价位的时候,结合风险判断再行进入,目前美股估值虽有下杀,但仍不够性价比,可以再有耐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