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规则优化,创新药BD出海加速】
消息面上,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按照国家医保局安排,2025 年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11 批药品集采,届时集采规则有望从“唯低价导向”转向“质量与成本均衡”,质量评估体系升级将加速低端产能出清,具备规模化与质控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巩固份额,业务模式迎来持续边际改善。
除此之外,上周创新药药剂公司持续公布业绩及BD利好,国产创新药药企一周内发布三个授权海外龙头药企的大BD:港股创新药企与海外龙头MNC达成协议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第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港股药品及化学原料药公司将GLP-1三靶点产品管线授权海外龙头MNC,解锁公司创新转型里程碑事件。
4月1日,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一度涨近8%,盘中成交额已达21.74亿元,换手率达19.77%,市场交投活跃,净值创近23个月新高。
拉长时间看,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3月31日,港股创新药ETF近1周累计上涨5.87%。
规模方面,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04.56亿元。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港股创新药ETF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达4029.32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4.46亿元。
图片来源:Wind
【国产创新药密集步入收获期,建议关注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国产创新药逐渐展现出全球竞争力:据医药魔方统计,2024 年在中国首发获批的新药达39 款,占全球近40%,全球在研first in class 新药中的国产品种占比已达24%,中国企业全年license-out 交易的首付款和总金额分别达41 亿和519 亿美元。
全链条政策推动创新药放量加速:创新药多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催动创新药进院提速、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DRGs 除外支付政策的推出、以及商保体系的快速发展有望在支付端带来增量;当前头部创新药企研发&销售体系成熟,费用增长稳健,伴随核心产品商业化持续放量,多家企业扭亏节点临近,创新迎来收获期。
【一季报机会显著,医药板块行情乐观】
国盛证券认为,中短期维度看,医药近期的思路就是围绕:第一,一季报预期找机会。第二,低估值有创新看点的大药企。第三,低位有看点二三线创新药,关注AACR。
展望2025年,医药板块行情持乐观态度。再次强调近期以及未来一年各个方面对于商业健康险的鼓励和支持,让医药支付端这个核心矛盾,在中长期角度预期得到改善,需要长时间积累演绎,所以是一个【预期脉冲】和【慢变量积累改善】的过程。
【创新药投资逻辑或不断深化,关注港股创新药ETF(513120)】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支持T+0交易,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日内进行多次买卖,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
具体来看,该指数的优势集中在: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在香港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业绩表现方面,2月春节后反弹行情中,在现有医药指数基金跟踪的27只对应指数中,港股创新药反弹最多达到21.12%,其他26只反弹中位数约为9%,港股创新药相对来说往往因为波动性更强,向上和向下的弹性都更大。因此在共同利好的情景下,短期反弹的行情下医药赛道港股创新药是值得关注的。
2、估值方面来看,横向看,相较A股和美股生物科技板块,港股创新药企业普遍存在估值折价(如市销率/市研率更低);纵向对比: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自2021年高点回调超60%,部分优质企业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区间,长期配置价值逐步显现。无论是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看,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港股龙头企业的性价比都值得关注。
3、从整体看,港股关注度依然很高,从节后2月5日起,因“春季躁动”行情触发,截至2月28日,港股创新药大涨15.94%,港股特别是港股创新药久旱逢甘,国内政策全面支持下,AI+鼓励创新有望掀起港股创新药一波资产持续重估,未来港股特别是港股创新药依然值得关注。AI在医药创新方面的研发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近期港股创新药整体行情继续围绕创新持续演绎,包括出海、商业化和早期创新品种价值演绎。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T+0高效布局高弹性港股创新药板块!基金最新规模达104.56亿元,是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的唯一选择。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