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假期的临近,市场对猪价能否在节日需求的支撑下有所回升充满期待。然而,从当前生猪市场的供需格局来看,清明假期对猪价的提振作用或较为有限,市场供强需弱的态势仍将持续,养殖企业的盈利情况也可能出现分化。
生猪市场供强需弱格局持续
近期,生猪市场供应压力持续加大。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全国生猪出栏体重为125.14千克,较前一周增加0.13千克,较去年同期增加1.38千克。生猪出栏体重的持续增长,表明市场供应量仍在增加。同时,根据新生仔猪数据推算,今年2月至6月肥猪上市量可能同比增长2.5%左右,叠加当前出栏体重的增加,4月至5月生猪供给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难以改变。
此外,肥标价差的收窄也加剧了市场压力。随着肥猪价格的走弱,养殖企业加快了大体重猪的出栏节奏,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张晓君分析指出,若肥标价差进一步收窄,大体重猪出栏节奏加快,可能推动猪价重心下移。
清明假期对猪价提振有限
尽管清明假期被视为传统消费旺季,但市场普遍认为其对猪价的提振作用有限。尉秀表示,短期猪价缺乏持续性涨跌带动,节日需求的增量难以扭转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从历史经验来看,清明节对猪价的提振作用通常较为短暂,且消费增量有限,难以对猪价形成持续支撑。
从区域市场来看,近期生猪价格呈现“北涨南降”的分化格局。截至3月28日,广东高价区达15.55元/千克,黑龙江低价区下探至14元/千克,基准地河南稳定在14.53元/千克。这种区域分化表明,市场需求并未出现显著改善,节日效应难以对全国猪价形成全面提振。
养殖企业盈利情况或将分化
在供强需弱的市场格局下,养殖企业的盈利情况可能出现分化。张晓君指出,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今年2月份部分企业养殖成本已低于13元/千克,大部分企业养殖成本低于14元/千克,但仍有部分企业养殖成本高于14元/千克。这意味着,成本低的企业仍有望获得行业正常养殖利润,而成本高的企业可能面临亏损压力。
以牧原股份为例,2024年其生猪养殖成本从1—2月的15.8元/千克降至12月的13元/千克,降幅达17.7%,全年生猪养殖成本在14元/千克左右。牧原股份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加大疫病防控等措施,实现了成本的显著下降,盈利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达到这一水平,部分高成本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中长期市场展望
从中长期来看,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仍将持续。张晓君表示,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水平,且生产效率同比提升。若排除疫病影响,今年全年生猪产能仍将持续兑现,市场预计今年猪价低于去年水平,全年均价或围绕14元/千克波动。这意味着,养殖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生产效率,以应对市场供强需弱的长期挑战。
综上所述,清明假期对猪价的提振作用有限,生猪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仍将持续。在这一背景下,养殖企业的盈利情况或将出现分化,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