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与挑战:中外专家共探未来路径

2025-03-30 10:00:13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2025年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核心论坛——“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的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展开了深入探讨。论坛现场座无虚席,甚至过道也站满了人,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热度

2025年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核心论坛——“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的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展开了深入探讨。论坛现场座无虚席,甚至过道也站满了人,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热度与关注度。

中国在工业AI领域的主导地位

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约瑟夫·斯发基斯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占据着非常领先的主导地位。他提到,中国拥有独特的国内市场、坚实的工业基础和统一的市场环境,这些优势为工业AI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斯发基斯强调,中国应更加专注于每个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发可靠且高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城市、智能工厂和农场等领域。他建议中国制定与自身国情相符的人工智能愿景,与美国的愿景形成差异化,从而在全球工业AI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具身智能的瓶颈与突破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论坛上指出,当前具身智能的发展面临诸多瓶颈。硬件成本高、成熟度不足,限制了其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落地。同时,具身数据的缺乏导致模型能力偏弱,而模型能力不足又进一步加剧了落地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王仲远认为,破解这些挑战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硬件公司需降低生产成本,数据方面需构建开放共享的生态,应用方面需多方合作寻找合适的场景。他还提到,当前具身大模型存在“不好用、不易用、不通用”的问题,限制了其在机器人公司和硬件公司中的广泛应用。为此,智源研究院发布了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推动单机智能向群体智能迈进。

大模型与智能体的深度融合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大海在演讲中强调,大模型与智能体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大模型需要与环境交互、为人服务并进入生产环节时,它就具备了智能体的特性。李大海指出,基座大模型在智能体能力的发挥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的智能体仍存在规划能力不足、长期上下文记忆薄弱、长期任务表现不佳等问题,难以支撑稳定且持续的高效交互。尽管如此,面壁智能的端侧模型已在汽车、手机、具身智能、AIPC、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个主流方向实现了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繁荣的落地生态。

国际合作与技术伦理的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面临着技术伦理与安全风险的挑战。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指出,算力的发展从摩尔定律演变为黄氏定律,未来计算能力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为AI应用落地提供了核心动力。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AI的伦理问题、数据隐私与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认为,AI的发展需要兼顾技术突破与社会责任,确保技术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AI发展中的安全风险,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未来展望:人机协同与多模态融合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人机协同与多模态融合。专家们普遍认为,AI系统不应单纯替代人工工作,而应与人类共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多模态与跨领域的融合将成为AI技术的重要方向,推动其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场景中的应用。同时,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考量,确保AI的发展服务于人类的长远利益。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然而,其发展也伴随着诸多挑战。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伦理约束,才能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