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大手笔!大佬最新加仓这些公司

2025-03-28 15:20:17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有点意外!暴涨行情中有资金离场了

随着公募基金年报陆续披露,大佬们全部持仓陆续浮出水面。

1
大佬们最新大手笔加仓这些公司!

睿远基金旗下产品披露2024年年报。

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首次买入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分众传媒也重新被买回,并大幅增持李宁。

从年报披露具体信息来看,赵枫管理的睿远三年期持有混合A基金,隐形持仓股(持仓第11-20)分别为:阿里巴巴-W、青岛啤酒股份、中国平安、三峰环境、宏发股份、中通快递-W、李宁、碧桂园服务、分众传媒、圆通速递。

较中报数据,其中6家公司均已更替,宝钢股份、华润啤酒、宁波银行、海康威视、益丰药房、 协鑫科技退出;阿里巴巴-W、中国平安、三峰环境、宏发股份、李宁、分众传媒新进其中。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赵枫对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保持乐观预期,其认为:

1.从估值角度看,中国权益资产的回报水平已经非常有吸引力。2024年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一路下行,到年底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跌到1.7%以下,并在开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相对应沪深300指数2024的预期股息回报率在3%左右,港股有一众优质公司的股息率达到高个位数以上。

2.从大类资产比较来看,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低于1.7%,住宅租金回报率大约低于1.5%,考虑到权益类资产的盈利成长能力,权益资产是被明显低估的。

3.全球来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速仍有5%,经济增长潜力也远未穷尽,在很多产业和科技领域,中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全球竞争力。但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较其他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有很大的折价,处于主要经济体最低水平,这种情况并不合理

傅鹏博、朱璘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首次买入蓝晓科技、迈瑞医疗、寒武纪,并大幅增持石英股份、伯特利。

据年报披露,睿远成长价值隐形重仓股依次为:万华化学、博迁新材、中通快递-W、蓝晓科技、苏大维格、石英股份、伯特利、迈瑞医疗、伟明环保、寒武纪。

较中报数据,有8家公司均出现更替,国瓷材料、东方雨虹、长城汽车、福瑞股份、新宙邦、梦网科技、水晶光电、通威股份退出;万华化学、中通快递-W、蓝晓科技、苏大维格、石英股份、伯特利、迈瑞医疗、寒武纪新进其中。

对于2025年投资机会,傅鹏博、朱璘认为:

1.2025年是科技大年,已经成为最明确的投资主题。DeepSeek强烈催化下,“人工智能+”行情快速演绎,低成本的大规模运用是我们的强项,大型互联网企业接入DeepSeek凸显开源模式的强大连锁效应。

2.其他科技类主题,如智能驾驶、固态电池、低空飞行等等,关键性产品不断推向市场,新的运用场景不断涌现,从上而下的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这些对资本市场的正面影响显而易见。

3.2025年开始,科技行业还将不断迭代技术、开拓新的运用领域,方兴未艾,这不仅对龙头个股会有挑战和机遇,而且对后来者也有追赶和超越的机会。

4.基于以上考量,在对传统制造业“去芜存菁”基础上,我们在2024年四季度和今年年初加大科技类行业和公司的布局,筛选过程是基于公司的基本面、未来发展空间、年内催化因素等等,适当放宽了估值标准。

5.我们理解,年内科技板块行情演绎会有波折和反复,但有基本面支撑,那些产品、技术和运用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的公司会沉淀下来。 

2
有点意外!暴涨行情中有资金离场了

今年2月DeepSeek横空出世,中国资产迎来了一次历史性重估,全球资金涌入中国资产。

公募基金规模变化数据揭晓。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2.23万亿元,规模环比增长300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增长1964.68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则下降2074.16亿元,货币型基金规模增长超2700亿元。

这次还是有点意外。

1.混合型基金份额又减少了210亿份。这没有什么太大意外,趋势还是没有扭转,基民还在赎回主动管理型基金。

以前普遍都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管,现在不少投资者改变了观念,选择自己亲自下场买ETF投资,这是主动型基金持续被赎回的一大原因。

2.股票型基金份额也竟然减少了631亿份,这个有点意外。

2月份市场情绪升温,但不少投资者选择逢高卖出。现在市场也在猜测是不是有大型机构卖出,不过目前还没相关数据披露出来。

也有股民表示,基民喜欢熊市抄底,牛市初期回本卖,中后期追高。这个说法,属实有点扎心了。

总体上,2月份混合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份额出现减少(有一部分资金选择逢高减持离场),但得益于市场上涨,两者规模都是上升的。

资金流动是一个动态行为,目前市场对后市还是有分歧,部分资金选择离场,如果赚钱效应得以持续,资金也会随时回流。

3.2月全市场QDII基金份额减少356亿份,创出2017年7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2月份港股和中概股暴涨,但不少资金选择落袋为安,比如多只恒生互联网ETF、恒生医疗ETF、恒生科技ETF、中概互联网ETF份额均出现下降。

不过虽然份额出现下降,但因为相关品种涨幅较大推动了净值增长,2月份QDII基金最新规模达到6318.8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3

险资继续大手笔扫货!

险资配置权益资产持续推进。

港交所信息显示,近日瑞众人寿斥资超3000万港元买入中国神华H股,持股比例从4.97%上升至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举牌持股比例。

这是今年以来瑞众保险的第二次举牌。此前,瑞众保险增持300万股中信银行H股股份,增持完成后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5%,触发举牌。

去年开始保险机构频频大手笔扫货,不断加码对中国股市的投入。

2024年险资举牌达到20次,创近4年新高。

在险资等大机构的持续买入下,2024年银行股板块全年涨42%,涨幅夺得所有行业排名冠军。 

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存量高收益资产逐步到期背景下,险资面临较大的资产再配置压力,更加倾向于寻找底层资产安全、长期收益稳定的投资标的。

此外,监管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也是险资活跃的重要因素。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的代表,通过试点累计入市规模突破1600亿元。

继国家队不断重金抄底A股后,保险资金作为另一大长期资金持续加大入市力度,有望给A股带来新一波增量资金。

2025年以来,险资入场节奏继续高歌猛进。今年以来,6家保险公司共发布11次举牌公告,举牌标的中银行股居多,举牌次数超过去年同期,且已超过2023年全年,创下单季举牌数量新高。

除了银行板块,回看2024年险资举牌标的,还覆盖了公共事业、交通运输、消费等领域。

总体上,保险资金举牌的标的主要有估值低、高ROE、高股息率和高分红特征,同时港股更受险资青睐,在举牌标的中占较大比例。

据了解,多家险企相关负责人认为今年股市存在结构性机会,预计权益投资比例将适度提升。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