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3月26日签署行政令,宣布自4月2日起对所有非美国本土制造的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最高25%关税。此举不仅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剧烈震动,更招致加拿大、欧盟等盟友强烈反对,新一轮国际贸易争端一触即发。
精准打击全球汽车供应链
根据白宫发布的细则,此次关税政策呈现三大特点:1、全覆盖式打击,除整车外,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部件及电气组件等核心零部件均被纳入征税范围;2、美墨加协定豁免,符合该协定标准的汽车零部件暂免关税,但需企业自行举证"美国本土含量";3、永久性壁垒,特朗普明确表示"无意协商豁免",且将同步推进汽车贷款税收抵免政策以吸引制造业回流。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未止步于汽车行业,他在发言中还透露,美国还计划对木材和药品进口征收关税,这些行业的关税政策可能将在4月2日关于“对等关税”的进一步公告后落地。此外,特朗普还表达了对新能源产业的不满,特别是风能,他声称不喜欢这种“破坏景致”、价格昂贵且“在海里看上去很可怕”的发电方式。
受到特朗普政策宣言的影响,全球汽车行业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美国福特汽车盘后下跌超过4%,通用汽车下跌超过5%,而特斯拉则逆势上涨超过2%。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进口汽车零部件也被征税,特斯拉仍将面临重创。同时,丰田、本田、法拉利等外国生产商的股价也在盘后出现下跌。此外,Stellantis等拥有大量海外生产能力的公司也面临巨大风险。
多国警告将反制
特朗普在宣布政策前声称已与美国本土的“三大”汽车巨头进行过交流,并强调这些公司已经计划将零部件制造部门迁回美国。然而,这一政策显然也触动了美国的传统盟友。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主席弗拉维奥·沃尔佩对美国媒体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将拖累百万美国汽车工人一同坠入深渊。加拿大商会也迅速发表声明怒斥特朗普“损人不利己”,并警告称征税将使得工厂和工人面临“可能延续几代人的风险”。
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美国的主要汽车贸易伙伴也纷纷表示关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声明,对特朗普的决定深表遗憾,并表示欧盟将评估这一决定。欧洲汽车制造商在2024年向美国出口了价值384亿欧元的汽车,其中德国车企占据大头。而日本和韩国作为向美国出口汽车的主要经济体,也面临着巨大的贸易压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引发了全球汽车行业的震动,还可能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美国研究机构安德森经济集团估计,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新关税可能会导致部分车型的汽车成本上涨2000美元至12200美元。美联储3月早些时候也称,加征关税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同时预测通胀将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白宫发言人哈里森·菲尔兹在宣布关税政策时表示,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美墨加协定”)的汽车零部件将继续免征关税。然而,这一声明并未能缓解加拿大总理卡尼的愤怒。卡尼表示,加拿大将很快对美国新加征的汽车关税作出反应,并可能采取报复性关税。
通胀与增长双重考验
此次关税政策折射出美国国内产业政策的深刻转向。特朗普在演讲中重申"振兴化石能源"立场,宣布重启煤矿开采并扩大油气生产,同时抨击可再生能源"破坏环境"。这种"铁锈带优先"策略与其竞选承诺高度契合,却与欧盟碳中和目标形成直接冲突。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特斯拉未被直接针对,但其在上海超级工厂的布局使其具备全球供应链韧性。而通用、福特加速电动化转型的计划,或将因电池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蒙上阴影。
美国研究机构安德森经济集团估计,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新关税可能会导致部分车型的汽车成本上涨2000美元至12200美元。美国投资咨询公司Vital Knowledge负责人亚当·克里萨富利表示,特朗普的“关税优先”政策将导致经济在数个季度内受到严重干扰,增长将放缓,通胀将上升。美联储也早些时候称,加征关税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同时预测通胀将上升。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汽车战争",正在改写全球制造业版图。随着4月2日大限临近,全球汽车行业正站在产业链重构的历史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