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汽车行业呈现多维度发展态势。乘用车市场稳步复苏,前半月零售量同比增长24%,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至54.1%。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技术加速下沉,奇瑞发布“猎鹰智驾”系统,价格首次下探至6万元级;政策端对重卡行业的支持进一步加码,天然气重卡被纳入老旧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推动行业结构性调整。此外,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关键技术平台,产业链协同创新加速落地。
智能驾驶技术普及提速,重卡经济性优势强化
车企加速智驾技术下沉。3月18日,奇瑞正式发布“猎鹰智驾”系统,计划年底前在超30款车型中搭载高阶版本,并将智驾系统价格下探至6万元级,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向大众市场加速渗透。吉利等车企同期推出智驾相关方案,推动行业进入“平权”竞争阶段。主机厂的密集布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传感器、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需求持续升温。
政策驱动重卡行业升级。3月18日发布的《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首次将天然气重卡纳入补贴范围,叠加当前汽柴比0.6的经济性优势,天然气车型成为行业增长关键动力。新政策还允许提前报废时间不足1年的车辆申请补贴,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业内分析认为,此举将加速国四柴油车淘汰,推动天然气重卡在干线物流等场景的应用占比提升至新高度。
新能源与燃油车市场双线增长。3月前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41%,渗透率突破54%;传统燃油车在“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零售量同比增幅达24%。乘联会预计,3月全月乘用车零售量将达185万辆,同比增长9.1%,市场呈现结构性复苏。
机器人产业化迈入协同创新阶段
关键技术平台与资金支持落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3月发布仿真平台“格物”,旨在解决运动控制、环境交互等产业化难题,并设立300万元开放基金,资助高校及企业开展17个细分领域的基础研究。这一举措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技术向规模化生产过渡,加速国产供应链成熟。
企业跨界布局与资本加码。vivo近期成立机器人实验室,聚焦AIAgent(智能体)和混合现实(MR)技术研发,计划推出家庭场景机器人产品;智元机器人完成由腾讯领投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达150亿元,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Apollo的量产部署。此外,广东、上海等地出台专项政策,例如广东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上海浦东明确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建设特色园区,为产业链注入持续动能。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向机器人领域延伸,例如部分厂商通过收购或战略合作切入精密传动部件赛道,推动行星滚柱丝杠、灵巧手等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机器人技术与汽车产业的交叉融合成为创新焦点,进一步催化产业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