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争夺大战日趋白热化加剧!
2025年2月19日,京东集团宣布自3月1日起,所有京东外卖全职骑手五险一金的单位及个人缴纳部分将全部由企业承担,成为行业首个“全包”平台。这意味着一名月薪7000元的骑手,,实际到手工资与未缴纳社保时持平。
这一决策直击行业痛点。华东师范大学调查显示,超30%上海骑手月收入低于当地社保基数下限(7384元/月),若自行缴纳社保,这意味着不论是对平台还是对个人而言,月收入不到 7000 元的骑手缴纳社保所需的金额占实际收入的比重比法定缴费比例还要高。京东通过“零成本加保障”策略,回应了骑手群体“缴社保等于变相降薪”的普遍焦虑。
运力缺口倒逼福利内卷
京东此次“豪赌”背后是万亿即时零售市场的激烈厮杀。截至2023年,达达活跃骑手仅120万,不足美团(745万)的六分之一。为快速补足运力,京东抛出“入职即保底6800元+社保”的招募政策,甚至在河南等地试点“工资日结”,试图从美团、饿了么手中抢夺成熟骑手。
这场争夺已引发连锁反应。美团在京东官宣当日紧急跟进,宣布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饿了么则被曝正在测试“接单奖励翻倍”计划。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即时配送订单量突破450亿单,但骑手缺口仍达150万人,优质运力成稀缺资源。
成本暗战:高单价能否撑起新生态?
京东的激进策略带来双重挑战。从骑手端看,北京朝阳区众包骑手王磊算了一笔账:美团高峰时段单均配送费5元,若同时接4单可获20元;京东单费虽达7元,但因单量稀少常需“空跑”。目前京东外卖单量仅占达达总订单量的15%,骑手日均收入波动较大。
商家端的博弈同样激烈。京东以“全年免佣金”吸引品质餐厅入驻,但用户需支付更高配送费(如某茶饮品牌配送费3.5元 vs 美团免配送),这导致初期单量增长缓慢。分析师指出,京东外卖若想实现盈亏平衡,需将日均单量提升至500万单以上,而当前其单量不足百万。
行业变局:从“人海战术”到“精兵战略”
京东的破局之举正在改写游戏规则。过去十年,外卖平台依赖“众包模式”规避社保责任,骑手社保覆盖率不足15%。如今京东将骑手纳入正式用工体系,配合收购达达、挖角美团高管等动作,试图打造“直营化运力网络”。
这种重投入模式的成效尚待检验。达达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同比扩大20%至8.12亿元,外卖业务单均履约成本高达9元,是美团的1.8倍。但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强调:“短期亏损换长期壁垒,我们要做的是彻底改变骑手职业生态。”
当五险一金从“企业负担”变为“竞争武器”,这场由京东点燃的战火,实质是即时零售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的缩影。骑手群体首次成为平台战略的核心资产,其权益保障不再只是道德命题,更是商业模式的试金石。行业能否走出“压榨运力-低价竞争”的循环,京东的这步险棋或许正是转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