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AI终端与半导体国产化双轮驱动:2025年电子产业新机遇

2025-02-23 12:59:33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2025年,全球电子产业迎来结构性变革,AI技术从云端向终端迁移的趋势加速,推动智能手机、IoT设备等消费电子全面升级。与此同时,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提速,算力芯片、封装技术、光刻设备等核心环节突破在即。两大主线交织,为电子产业开辟全新增长空间。AI终端

2025年,全球电子产业迎来结构性变革,AI技术从云端向终端迁移的趋势加速,推动智能手机、IoT设备等消费电子全面升级。与此同时,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提速,算力芯片、封装技术、光刻设备等核心环节突破在即。两大主线交织,为电子产业开辟全新增长空间。

AI终端爆发:从手机到可穿戴设备重构生态

智能手机开启AI换机周期

生成式AI技术的落地成为智能手机功能迭代的核心驱动力。据预测,2025年生成式AI手机将加速渗透,至2027年渗透率将达43%,存量规模从2023年的百万级跃升至12.3亿部。苹果产业链因硬件与软件协同优势成为主要受益者,而安卓阵营通过开放生态和本地化适配,同样在AI手机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IoT设备智能化升级

以AI耳机、AI眼镜为代表的智能硬件正经历产品力跃升。AI眼镜产业链涵盖传统眼镜零部件、芯片系统、摄像头等关键环节,其国产化程度较高,为本土供应链企业提供转型机遇。例如,摄像头模组、轻量化结构件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直接推动终端产品在交互体验和功能性上的提升。

传统消费电子厂商的跨界机遇

AI硬件的普及带动整机组装、系统优化等环节需求增长,传统消费电子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整合与产能协同,逐步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AI眼镜等新兴品类的快速渗透,有望成为部分厂商跨越式增长的突破口。

半导体国产化: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面突破

算力芯片自主化进程加速

AI大模型迭代推高GPU需求,同时国内外厂商加大自研AIASIC芯片投入。在美国强化技术出口管制的背景下,国产算力芯片迎来战略机遇期。本土企业在架构设计、算法适配等领域的积累,为替代进口产品奠定基础。此外,高多层PCB、HDI板等上游材料需求随算力提升持续增长,18层以上高端PCB市场增速显著。

光刻设备与先进封装双线攻坚

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其国产化成为突破技术封锁的关键。国内光学产业链在镜头、光源等细分领域的技术储备,为光刻机自主化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先进封装技术因能显著提升芯片性能,成为全球半导体竞争焦点。Yole预测,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468.3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785.5亿美元,占封装市场比例提升至54.8%。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

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本土企业通过垂直整合与横向合作,逐步构建完整生态。例如,封装环节的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企业加速扩产,与上游设备、材料厂商形成联动,推动全链条效率提升。这一趋势不仅降低对外依赖,也为AI、高性能计算等新兴领域提供底层支撑。

当前,AI终端创新与半导体国产化共同构成电子产业的双引擎。技术突破与供应链重构的叠加效应,或将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