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音飞储存发出的业绩预告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一方面是其在7小时内连续发布两份业绩预告,从“盈利下降”修正为“亏损”,再加上新任董事会秘书邵康刚履职4天便面临重大信息披露事件,因此引发资本市场的“集体围观”;另一方面是作为一直高速奔跑的智能仓储行业领头羊,这是音飞储存的第一次业绩下滑即导致了亏损。其主要原因在于全资子公司罗伯泰克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商誉减值测试,导致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降62.68%至73.24%。在监管层一直倡导上市公司要提高质量、对投资人负责的背景下,上述事件暴露出音飞储的内部管理和风控流程存在漏洞,同时也揭示了商誉问题仍然是其发展之路上的一颗“业绩地雷”。
商誉减值成业绩“黑天鹅” 子公司罗伯泰克成关键变量
音飞储存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明确,净利润下滑主因系对罗伯泰克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罗伯泰克作为公司智能物流设备的核心生产主体,主要从事堆垛机、穿梭车等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制造。2021年音飞储存以4.65亿元收购罗伯泰克全部股权,形成商誉账面原值3.79亿元,其技术积累和市场资源被视为公司拓展智能化业务的重要支撑。
然而,此次商誉减值测试暴露出子公司的经营风险。根据公告,减值金额需待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确认,但初步测试已显著拖累母公司利润。
财报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23年,音飞储存的归母净利润几乎都是上涨,只有在2019年发生了小幅下跌;2024年前三季度音飞储存归母净利润为1.06亿元,若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实际经营利润或呈现增长,侧面印证主营业务仍具韧性。但市场更担忧的是,罗伯泰克新建厂房计划总投资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占半数,未来产能扩张与商誉减值的关联性仍需观察。
信息披露乌龙事件暴露管理短板
从“预亏”到“预减”的更正,暴露出音飞储存在信息披露环节的严重疏漏。原公告中“净利润亏损”的表述与预告盈利3800万至5300万元的矛盾,被投资者质疑为“低级错误”。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事件恰逢公司高层变动:原董秘徐秦烨于2025年1月2日离职,新任董秘邵康1月20日上任。
市场分析认为,管理层衔接期的动荡可能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公开资料显示,音飞储存在2024年已因信披问题收到江苏证监局警示函,即公司累计回购的股份未在三年内按照披露用途转让,直至2024年8月14日才完成全部注销工作,违反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十五条的规定。时任公司董秘的徐秦烨对此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江苏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徐秦烨的离职或许与此次处罚有某种关系,然后继任者仅4天再次犯了信披方面的低级错误,此次业绩预告乌龙恐进一步削弱投资者信心。
智能物流赛道竞争加剧 技术投入成破局关键
尽管短期面临业绩波动,音飞储存在智能物流领域的技术布局仍具看点。子公司罗伯泰克推出的堆垛机立体视觉检测系统,通过3D视觉技术解决货架变形、货物偏移等行业痛点,已应用于多个仓储项目。公司自主研发的视觉AGV实现工况环境识别与避障,WMS、WCS等软件系统形成软硬件协同优势。
行业层面,全球仓储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英伟达、华为等科技巨头加码布局,音飞储存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间寻求平衡。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毛利率为24.61%,同比保持稳定,但营收同比下降6.88%,反映外部需求承压。未来,苏州新厂房投产后能否提升罗伯泰克的生产效率,以及视觉导航、智能盘点等技术的商业化进度,将成为业绩修复的关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