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晚间,博士眼镜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ALEXANDER LIU(中文名刘晓)及LOUISA FAN(中文名范勤)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票,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69%。以2月18日公司43.41元/股的股价计算,上述股份对应的市值约为2.05亿元。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博士眼镜近期因AI眼镜概念而股价大涨的背景下,实控人的减持举动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博士眼镜,这家由刘晓与范勤夫妇于1993年在深圳创立的老牌眼镜店,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于2017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刘晓与范勤夫妇合计持有公司42.16%的股权,是公司绝对的控股股东。然而,就在公司业绩和股价因AI眼镜概念而风生水起之际,实控人却选择了减持部分股份,这背后的原因和考量值得深入探讨。
AI眼镜概念带动股价飞涨
自2024年7月下旬以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AI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博士眼镜作为眼镜行业的领军企业,自然也搭上了这趟“快车”。受AI眼镜概念的带动,博士眼镜的股价开始大幅上涨,5个月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了450%,总市值也增长了超80亿元。这一涨幅不仅远超大盘表现,也远远领先于同行业其他公司。
然而,就在股价持续走高的同时,博士眼镜的实控人却选择了减持部分股份。这一举动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猜测。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实控人的减持可能是出于个人财务规划的考虑,也有可能是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潜力的担忧。但无论如何,这一举动都引发了市场对博士眼镜未来走势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研发投入长期偏低,未来增长潜力存疑
除了实控人的减持举动外,博士眼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博士眼镜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算高。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均为0元。这意味着在这三年时间里,博士眼镜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几乎没有投入任何资金。这一状况在眼镜行业这个竞争激烈、技术日新月异的领域里显得尤为突出。
直到2023年,博士眼镜才通过收购两家数字化平台公司汉高信息和镜联易购,开始出现了研发费用支出。然而,从整体上看,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仍然较低。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466.94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0.40%;而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虽然有所增加,达到了247.08万元,但占总营收的比重仍然只有0.27%。
这一数据无疑让市场对博士眼镜的未来增长潜力产生了质疑。在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市场热点的背景下,研发投入的不足可能会限制公司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开发和创新,从而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实控人减持背后的考量
对于实控人的减持举动,博士眼镜方面并未给出具体的解释和说明。然而,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与公司的未来规划和战略调整有关。一方面,实控人可能希望通过减持部分股份来套现部分资金,用于个人财务规划或其他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公司也可能正在考虑进行业务转型或升级,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这一过程。
无论实控人的减持举动出于何种原因,都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公司的未来规划和战略调整,以及公司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和成果。只有全面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市场动态,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此外,博士眼镜作为眼镜行业的领军企业,也需要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市场热点的背景下,公司需要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