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碧水源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2月20日接待广发证券、广发基金、广发期货、广发证券研究院、广发证券投资银行等9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碧水源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调研接待地点为北京碧水源大厦。
据了解,碧水源作为中交集团旗下中国城乡控股的环保科技平台,是全球领先的膜技术企业,拥有二十年环保水处理领域经验,构建了全产业链技术壁垒。公司聚焦五大战略增长极,包括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盐湖提锂和工业零排放,拥有全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公司已成功实施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和多个盐湖提锂项目,致力于推动环保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碧水源2024年度经营业绩较2023年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包括参股企业云南水务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2023年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基数较大以及订单确认放缓。尽管如此,公司2024年上半年订单情况较2023年同期增加较多,EPC新增49亿,BOT投资类订单12亿,显示出公司业务的增长潜力。公司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包括提升治理和经营水平,以及优化内部管理制度和增强员工收款能力。
据了解,碧水源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流程、组建专业催收团队、设定年度目标等,以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公司还积极参与政府化债项目,通过债务重组解决项目和应收账款问题,并与客户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应收账款快速回收。公司化债工作已初见成效,通过现金结算及资产抵押方式完成了部分项目的化债工作,并将继续与项目公司和地方政府合作,确保化债工作顺利进行。
调研详情如下:
感谢各位投资者的关注,我们现就公司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帮助各位对公司有个初步的认识。碧水源是中交集团旗下中国城乡控股的环保科技平台,合计持股33.40%,作为全球领先的膜技术企业,公司深耕环保水处理领域二十年,构建了从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到膜工艺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壁垒,拥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全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是全球少数具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公司聚焦五大战略增长极,在污水资源化方面,公司技术市占率居行业前列,累计处理规模突破2,200万吨/日,年增高品质再生水70亿吨;高品质饮用水方面,公司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保障体系,服务多个城市饮用水升级项目;海水淡化方面,公司自主反渗透膜技术实现进口替代,成功实施多个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盐湖提锂方面,公司创新工艺在青海盐湖提锂项目中实现突破;工业零排放方面,为多家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工业绿色转型。
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实施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数百项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数十座地下式再生水厂、高品质饮用水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以及多个盐湖提锂项目。碧水源始终以“科技创新+产业报国”为发展双引擎,致力于推动环保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问:我们看到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请问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目前只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告,我们还是先看公司2024年三季度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7.5亿元,同比下降11.88%;实现归母净利润-4,294.46万元,同比下降110.80%,扣非归母净利润-5,822万元,同比下降148%。同比下降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2024年上半年公司参股企业云南水务经营情况较差,巨亏七个多亿,公司持有云南水务24.01%的股份,由此对公司报表造成了2个亿左右的亏损。第二是因为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参股企业碧兴物联成功上市后确认投资收益,导致2023年利润基数比较大。另外,公司今年订单确认有所放缓。这三个因素相叠加,导致公司营收及利润同比数据上有所下降。公司对云南水务的问题高度重视,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作为云南水的大股东,我们会积极行使我们的股东权利,与各方共同努力提升该公司的治理和经营水平。
从好的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公司2024年上半年订单情况较2023年同期增加较多,EPC新增49亿,同期增加了接近一倍,BOT投资类的订单12亿,比2023年上半年的4,900万增加了23.5倍。另外从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来看,公司全年度也实现了盈利,扭转了前三季度的亏损态势。
问:在环保行业普遍面临营收和利润下降的背景下,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以维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
答:公司在战略布局方面,公司在巩固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等业务核心优势的同时,稳住运营业务基本盘,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提锂等新材料领域,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持续做优运营,打造精益管理,提升资产回报率。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将充分发挥公司在水务领域的核心优势,聚焦主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公司将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帮助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问:我们注意到公司的应收账款问题较为显著,请问公司打算如何应对应收账款持续增长的问题?
答: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的应收账款达到122亿,较2023年底的110亿增长了约12亿,这一增长与业务的正常发展相符合。在减值损失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我们计提了2.48亿。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降低两金(应收账款、合同资产)的工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内外部策略来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在内部,我们建立了一套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和坏账减少的奖惩机制,组建了专业的管理与催收团队,并设定了年度目标。这些目标被分解至各个部门,并定期检查进度,以确保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降低工作有序进行。今年,我们还设定了新的目标和激励政策,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制度、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收款能力等措施,全面提高了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同时,公司积极参与政府化债项目,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解决了一些项目和应收账款问题。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政策动向,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以促进应收账款的快速回收。此外,随着更多项目进入运营阶段,收入将变得更加稳定,这不仅会提升我们的收入和盈利水平,也会使相关收费更加稳定。我们坚信,未来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状况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问:公司在化债工作上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吗?
答: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并努力完成化债工作,目前公司化债工作已初见成效。公司与政府方通过现金结算及现金和资产抵押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一部分项目的化债工作,一定程度体现了化债工作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这些成果,公司将继续与项目公司和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化债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期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