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2月中旬,国内炼焦煤市场延续弱势运行,价格持续探底,但产业链中下游库存去化信号显著。一方面,钢厂及焦化厂炼焦煤采购需求低迷,叠加供应端逐步恢复,煤价承压下行;另一方面,焦化企业主动降低原料库存,港口及生产端库存同步收缩,市场进入阶段性供需调整期。
一、炼焦煤价格持续承压,内外市场同步走弱
价格指数与进口煤价双降
截至2月10日,中国炼焦煤价格综合指数报收1432.42元/吨,环比下跌42.14元/吨,跌幅达2.86%;进口市场同步下行,澳大利亚主焦煤京唐港库提含税价跌至1450元/吨,环比下跌2.03%,国际峰景矿硬焦煤普氏价格指数亦回落至202.10美元/吨,跌幅2.32%。价格下行主因在于供应端复产节奏加快,而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产能利用率回落,产业链需求分化
全样本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环比下降0.41个百分点至73.00%,炼焦煤可用天数同步缩减3.20天至10.20天,焦企主动控制原料库存的意图明显。需求侧则呈现分化:12月焦炭产量环比增长1.96%至4148.10万吨,但同期生铁、粗钢产量分别环比下降1.16%、3.10%,反映出钢厂端对原料的采购意愿较弱。
库存压力向供应端转移
三港口炼焦煤库存总量月环比下降7.23%至418.67万吨,港口库存去化表明贸易环节流动性压力缓解。但煤矿复产率快速提升,叠加蒙煤口岸库存高位,供应宽松格局未改,煤价短期仍缺乏反弹支撑。
二、焦化厂去库存提速,供需矛盾边际缓解
钢厂与焦化厂库存双降
截至2月14日,247家钢厂炼焦煤库存量环比下降5.90%至778.69万吨,230家独立焦化厂库存量更大幅缩减23.16%至738.53万吨。钢厂因利润修复有限,维持低库存策略;焦化厂则在第九轮焦炭提降落地后,加速消耗原料以缓解现金流压力,库存去化速度显著快于钢厂。
焦炭产能释放与终端需求博弈
尽管焦炭产量环比增长,但钢厂对焦炭采购仍以按需为主,焦企库存高位压力未消。同时,终端建筑需求恢复缓慢,钢材库存累积速度虽放缓,但资金到位率偏低制约下游开工积极性,黑色产业链正反馈机制尚未形成。
政策与市场情绪扰动
国内宏观政策持续释放稳增长信号,但炼焦煤市场暂未受到显著提振。进口蒙煤价格因口岸库存高位及钢厂压价持续承压,叠加焦企利润空间收缩,市场对第十轮焦炭提降存在预期,短期产业链情绪仍偏谨慎。
结论
当前炼焦煤市场处于“供应恢复快于需求复苏”的调整阶段,价格下行压力仍未完全释放,但港口及焦化厂库存去化表明市场正逐步消化过剩压力。后续需关注终端需求复苏节奏及钢厂补库动向,若铁水产量回升不及预期,煤价或进一步探底。
风险提示:行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煤价超预期下跌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