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医药”资产表现强劲,药企接入DeepSeek持续催化医药行情。消息面上,2月18日,华为与瑞金医院合作的病理大模型发布,强调以数据为核心,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和AI技术,为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同时,DeepSeek在医疗领域快速渗透,医渡科技、鹰瞳科技等企业通过接入大模型优化AI诊断系统。海外映射效应显著,美股AI医疗龙头Tempus AI近一月涨幅达181%,印证技术革新带来的估值重构逻辑。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均涨超1%,医疗保健业涨幅居前。热门ETF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涨超1%,成交额已达1.17亿元,交投持续活跃!资金青睐创新药,港股通创新药ETF盘中获净申购900万份,连续第12日“吸金”,近60日更是净流入超2.3亿元!截至2月17日,基金规模、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
指数成分股中,诺诚健华因新药临床试验获批大涨超10%,云顶新耀、来凯医药、亚盛医药涨超3%,药明生物、石药集团涨超1%,康方生物、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微涨。下跌方面,晶泰控股跌超6%,信达生物、药明康德微跌。
AI医药因何大火,前景如何?据世界经济论坛报告,AI将在医疗领域带来重大变革,预计2024年-2032年间AI医疗市场将以43%的年增长率扩展,届时市场规模预计达4910亿美元。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国外研究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使药物设计时间缩短70%、药物设计成功率提升10倍。同时,AI还可将新药研发周期从5-7年压缩至2-3年,研发成本降低超70%,显著提升医疗生产力。
中信证券表示,目前AI制药已经基于靶点发现和验证、候选化合物发现等传统药物发现流程持续赋能,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方法加持下,虚拟筛选和从头分子生成起到关键作用。短期来看,AI制药无论是管线数量还是市场规模呈现迅速增长态势,一批国内外AI制药企业也已经以AI+Biotech/SaaS/CRO的模式逐步脱颖而出,借助自身平台加速新药研发进程。中长期来看,Recursion开始通过图像识别结合表观筛选摆脱传统药物发现模式,意味着AI有望重塑制药范式。同时AI药物也在临床早期表现优越,临床I期和II期成功率相较于传统药物发现均有优势。随着PCC前流程的逐步加速和范式转变,叠加临床阶段AI的逐渐覆盖,AI有望打通体内和体外数据壁垒,真正实现药物发现的星辰大海。
政策面持续助力,为医疗AI提供制度保障。2月10日,医保局推出“医保影像云索引”,通过唯一标识符管理患者影像数据,解决医疗数据孤岛问题,为AI辅助诊断的商业化铺路。此前,2024年11月《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明确将AI辅助诊断纳入收费标准,实现“技术-支付”闭环。地方层面,天津市2月13日发布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提出加强AI在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近70%,龙头属性突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特点鲜明:
更纯粹的创新药(高达84%的创新药权重占比,全市场医药类指数中最高);
最低估的创新药(截至2月17日,指数市销率处于近5年33%分位点);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场外联接(A类:021030;C类:0210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