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晚,达利凯普(301566.SZ,股价15.96元,市值63.84亿元)的一则公告在资本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公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提请股东大会免去刘溪笔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职务,并补选赵丰为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刘溪笔为达利凯普现任董事长,而赵丰则是达利凯普的实际控制人。这一“免”一“补”之间,达利凯普两大关键人物的矛盾由此公开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据公告显示,达利凯普控股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丰年致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年致鑫”)因后续战略规划考虑,提请免去刘溪笔董事职务,并提请补选赵丰为非独立董事。在这场事关刘溪笔去留的关键会议上,公司9名董事悉数出席,但投票结果却出人意料。除一名独立董事弃权外,仅刘溪笔一人投出反对票,显示出公司内部对于这一人事变动的分歧之大。
独立董事温学礼的弃权理由颇为耐人寻味。他表示:“鉴于公司上市仅一年多,考虑到公司的社会形象;如无重大问题,董事会的人员调整最好放在本届董事会到届时更换。”然而,从投票结果来看,温学礼的呼声并未获得更多董事的支持,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于公司内部矛盾的担忧。
那么,所谓的控股股东“后续战略规划”究竟是何方神圣?尽管公司公告并未详细解释这一细节,但刘溪笔在反对理由中却透露了些许端倪。他表示:“作为公司股东、董事长及行业专家,对公司既定的战略规划充满信心,对丰年致鑫提出的‘战略规划考虑’深表疑惑。”刘溪笔的这番言论,无疑是对控股股东提出的战略规划提出了质疑,也进一步凸显了他与实控人赵丰之间的分歧。
刘溪笔还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丰年致鑫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赵丰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赵丰此前主要从事金融投融资相关业务,对于公司所处的高端电子元器件行业、技术研发发展战略方向、市场竞争、产业格局、政策引导、国际形势等多方面了解相对有限。这一言论无疑是对赵丰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质疑,也进一步加剧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回顾刘溪笔在达利凯普的任职经历,可以说是功勋卓著。据公告显示,刘溪笔于2017年5月加入达利凯普,并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务。从2018年10月开始,他还担任了公司总经理职务。在他的领导下,达利凯普的营收规模从2017年的1亿元左右增长至2023年的3.45亿元;净利润也从4000多万元增长至1.25亿元。期间,刘溪笔还累计主导、参与并推进了13项国家级、50余项省市级重大科技课题任务。这些成绩无疑证明了刘溪笔在达利凯普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董事长,却在公司上市后首年、年审财报前的关键时期,突然遭到了免职的提议。刘溪笔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质疑。他表示:“在本人任期内,在无任何正当明确理由情况下,突然提出基于此的‘战略规划考虑,罢免本人董事职务,并补选赵丰先生作为董事’等相关议案,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需求,是否符合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是否符合公司全体员工的利益,特提请各位董事予以慎重斟酌。”
值得注意的是,达利凯普上市以来,公司股价整体表现为下行趋势。据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8.02%和11.05%。这一业绩下滑的趋势无疑也给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在此关键时刻,公司内部又出现了如此大的人事变动和矛盾激化,无疑让市场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担忧。
综上所述,达利凯普此次的人事变动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董事长刘溪笔与实控人赵丰之间的矛盾激化也让人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此关键时刻,公司需要尽快稳定局面、明确发展方向、保障股东利益,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和认可。而这一切都需要公司管理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面对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