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悲喜两重天!光线传媒市值700亿,《哪吒2》撼动好莱坞,华谊兄弟“消失”800亿,缺席史上最强春节档,昔日创业板双雄分道扬镳

2025-02-12 15:06:47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上一轮大牛市中,创业板耀眼的影视双雄光线传媒和华谊兄弟正在上演冰火两重天。2月12日,光线传媒股价再次大涨,盘中涨停,市值超过700亿元,在整个传媒板块排名第一,断层式“遥遥领先”,今年春节以来,光线传媒股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50%,市值增长超420亿元。而

上一轮大牛市中,创业板耀眼的影视双雄光线传媒和华谊兄弟正在上演冰火两重天。

2月12日,光线传媒股价再次大涨,盘中涨停,市值超过700亿元,在整个传媒板块排名第一,断层式“遥遥领先”,今年春节以来,光线传媒股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50%,市值增长超420亿元。而昔日龙头华谊兄弟市值仅剩80亿,无论是经营还是股价仍然深陷在泥潭中。

光线传媒市值暴涨背后,公司已经成为整个A股的焦点,春节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不断走高,目前已经超过91亿元,不出意外本周将冲进100亿,成为中国首都百亿电影,这将超过《冰雪奇缘》、《哈利·波特》、《星球大战》等好莱坞大片。

光线传媒发家史:王长田10万起家 凭借《哪吒》身价250亿

光线传媒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发家史可追溯至创始人王长田的创业历程与多次战略转型。

1998年,王长田与团队筹资10万元成立“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专注于电视节目制作。王长田此前在媒体行业积累丰富经验,曾任《中华工商时报》市场新闻部副主任,并策划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节目,为其创业奠定基础。

1999年推出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名《娱乐现场》)迅速覆盖全国60多家电视台,收视率超8%,被称为“娱乐界的新闻联播”。此后又推出《音乐风云榜》《娱乐人物周刊》等节目,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商。

2005年国内电影市场爆发,光线传媒抓住机遇,2006年发行首部电影《伤城》(票房1418.2万美元),开启电影业务布局。此后通过“传媒+娱乐”模式,快速扩张影视剧业务。

2011年,光线传媒在创业板上市,资本助力下加速发展。2012年主投的《人在囧途之泰囧》以12.7亿元票房创国产片纪录,确立其在电影行业的地位。至2015年,影视业务收入达13.78亿元,跻身行业前三。

此后,光线传媒深化布局,动画电影与全产业链整合。2015年成立彩条屋影业,通过投资十月文化、可可豆动画等20余家动画公司,布局动漫产业链。代表作包括《大鱼海棠》(2016年)、《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票房50.35亿元)、《姜子牙》等,确立国产动画龙头地位。

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方面,2016年收购猫眼文化(现猫眼娱乐)股权,打通票务与发行渠。提出“中国神话宇宙”计划,规划20余部作品(如《哪吒2》《姜子牙2》),对标迪士尼模式。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方面,创始人王长田通过光线控股持股35.53%,家族合计控股近40%,决策权集中。阿里创投(持股5.28%)与美团系(上海汉涛,持股6%)为重要战略投资者。

复盘光线传媒发家史,其始终以内容为王,早期以电视节目积累流量,中期以真人电影“以小博大”,后期聚焦动画电影工业化。注重全产业链布局,覆盖影视制作、发行、衍生品及实景娱乐,形成协同效应。坚守长期主义,十年深耕动画领域,通过资本绑定优质团队,构建“神话宇宙”IP矩阵。

创造了《哪吒》奇迹后,王长田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仅在光线传媒的持股市值就高达250亿元。

华谊兄弟堕落史:市值蒸发800亿,王中军套现享受生活

光线传媒有多耀眼,华谊兄弟就有多暗淡。华谊兄弟2009年就登陆了资本市场,比光线传媒早了2年。

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TMT站上风口,华谊兄弟站上了历史高峰,市值一度高达890亿元,远远强于光线传媒,后者最高时约550亿元。然而10年河东10年河西。

如今光线传媒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冲上了700亿元,华谊兄弟股价跌去9成,市值仅剩80亿元,仅有光线传媒的11%。

中国影视行业曾以华谊兄弟为标杆,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一度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然而,其兴衰轨迹却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商战剧,从市值近900亿的行业巨头到连年亏损、变卖家产的“弃子”,华谊兄弟的溃败史揭示了资本狂欢背后的致命隐患。

华谊兄弟的崛起离不开两大核心要素:冯小刚的电影才华与王家兄弟的资本运作。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开创了中国贺岁片先河,此后《没完没了》《手机》《天下无贼》等作品持续引爆票房,奠定了华谊的行业地位。与此同时,王中军、王中磊兄弟通过签约明星、上市融资(2009年创业板上市)和资本并购,迅速将华谊打造成涵盖影视、经纪、实景娱乐的“娱乐帝国”。巅峰时期,华谊旗下拥有300多位艺人,市值近900亿。

然而,这种依赖明星效应和单一导演的模式,也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伏笔。

2013年,华谊兄弟与周星驰合作的《西游降魔篇》以12.7亿票房刷新纪录,但双方因8000万口头分红协议对簿公堂。由于缺乏书面合同,周星驰败诉,而华谊则因“失信”行为口碑崩塌。此后,周星驰转投光线传媒,其《美人鱼》系列票房超60亿,反衬出华谊的短视——为蝇头小利失去长期合作伙伴,更暴露了其商业决策的致命缺陷:缺乏契约精神与战略定力。

这一事件成为华谊信誉危机的转折点。此后,公司接连陷入“范冰冰偷税门”、《手机2》舆论风波,进一步加速了公众信任的瓦解。

为绑定明星资源,华谊与冯小刚、张国立等签署对赌协议。例如,冯小刚需在2018-2020年完成6.74亿净利润,最终因《手机2》停播和《只有芸知道》票房惨败,不得不自掏腰包补偿2.35亿。此类协议虽短期拉升股价,却迫使创作者追逐商业利益,透支创作生命力,最终导致内容质量下滑与观众流失。

“内地第一经纪人”王京花2005年携陈道明、李冰冰等数十名艺人跳槽,重创华谊艺人资源;此后“一哥一姐”之争(如黄晓明与邓超、李冰冰与范冰冰)加剧内耗,管理层未能有效调和矛盾,反而将艺人视为“赚钱工具”,最终导致核心资源流失。

王中军豪掷3.7亿购梵高画作、修建私人马场,王中磊沉迷“娱乐圈教父”人设,疏于公司治理。两人“上午不上班”的松散作风,与影视行业高强度竞争形成鲜明对比管理层战略摇摆——从盲目扩张实景娱乐(亏损数十亿)到跟风投资网剧、短剧,均未形成可持续模式。

2018年后,华谊兄弟进入衰退快车道,业绩连年巨亏,2018-2023年累计亏损超63亿,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再亏4247万,现金流为负。王中军变卖豪宅、名画(如3.7亿购入的梵高画作),子公司股权抵债,银行账户遭冻结。

华谊兄弟大溃败,王中军兄弟却多次减持公司股票套现,累计达18亿元。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曾表示,“一个创业人套现或者创业人去减持自己的股票,我觉得是太正常的事。一个创业人如果不去减持自己的股票,创业干什么?难道是最后等我死的时候,把所有的财产都捐掉,或者所有的财产都给我儿子吗?我觉得还是要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

华谊兄弟的溃败,是中国影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转型的缩影。其教训警示后来者:资本可以造梦,但唯有尊重创作规律、坚守契约精神、深耕内容价值,方能在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

如今,光线传媒凭借一部《哪吒2》在全球影视市场攻城略地,不断创造中国电影的历史。反观华谊兄弟,碌碌无为至缺席了史上最强春节档。光线和华谊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商业史上的一则“寓言”。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