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市猪企的一批销售数据出来了。
其中,温氏股份、唐人神、大北农、巨星农牧的销量增长,新希望、ST天邦等出现下滑。
具体来看:
温氏股份1月销售生猪289.97万头,收入53.49亿元,毛猪销售均价15.77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4.64%、-10.37%、-0.76%,同比变动分别为9.95%、26.07%、14.61%。
唐人神1月生猪销量45.91万头,同比上升39.88%,环比下降16.89%;销售收入合计8.15亿元,同比上升96.86%,环比下降16.36%。
大北农1月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合计为69.49万头;销售收入合计为11.83亿元;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商品肥猪当月均价为15.34元/公斤。
巨星农牧1月商品猪销售量25.07万头,同比增长22.77%,商品猪销价15.65元/公斤。
立华股份1月销售肉猪16.21万头,销售收入3.14亿元,肉猪销售均价16.12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4.46%、-15.59%、0.88%,同比变动分别为105.19%、149.21%、14.49%。
新希望1月销售生猪149.87万头,环比变动-5.83%,同比变动-13.11%;收入20.57亿元,环比变动-14.65%,同比变动-4.72%;商品猪销售均价15.41元/公斤,环比变动-0.64%,同比变动15.86%。
ST天邦1月份销售商品猪43.72万头,销售收入6.13亿元,销售均价16.55元/公斤(商品肥猪均价为15.36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9.40%、-22.07%、-1.68%;同比变动分别为-37.67%、-4.06%、25.34%。
正邦科技1月销售生猪57.14万头,环比下降3.75%,同比增长32.96%;销售收入6.82亿元,环比下降6.16%,同比增长73.08%。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猪价在2月份第一周迎来了快速下跌,一路从16元/公斤以上跌至14元/公斤左右。不过近期,猪价行情跌势略有放缓,2月1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报15.56元/公斤。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环比上涨0.7%;其中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8%,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对于近期猪价开始回升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三大利好因素的支持:
生猪出栏量未集中上量:经过市场低迷期,许多养猪户选择退出,导致基层生猪存栏量整体偏低,使得生猪屠企在收猪方面面临压力,短期内猪价得以持续攀升。
养猪户持不卖态度:在猪价未达到合理水平时,养猪户普遍选择不卖,加之受母猪存栏减少影响,阶段性标猪供应偏紧,市场看涨预期强烈。
国家调控政策支持:国家为发展经济、拉动内需,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控,为猪价上涨提供支持。同时,国家开展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也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推动猪价回升。
尽管有利好因素的支撑,但猪价的上涨空间预计仍然有限。一方面,当前处于消费淡季,新增产能呈现增加态势,短期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反弹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猪价上涨,肉价跟随上调,入库行为减少,屠宰企业宰量可能下滑,加之市场缺乏利多终端消费的因素,生猪需求量或小幅下滑。
对于2025年猪价的走势,业内一直都议论纷纷。多家机构都给出了自己的预测,仿佛是一场激烈的 “观点碰撞赛”。
开源证券指出,春节后步入猪肉消费淡季,生猪屠宰量逐步恢复正常,猪价逐步开启下行。但仔猪价格相对高位运行或刺激养户由外购仔猪育肥转为二次育肥进而对猪价形成托底,预计后市猪价下行空间有限。
中信建投期货认为,2025年猪企将从 “资本内卷” 转向 “成本内卷”,行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加速提升,中小玩家弯道超车难度加大,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2025年猪价预计回归养殖成本,全年呈现低利润特征,价格波动区间预计在13-15元/公斤 。这意味着猪价可能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区间内波动,猪企想要获得高利润变得更加困难 。
开源证券则表示,在供给端,2024年末我国生猪存出栏仍未恢复至2023年同期水平,行业能繁缓慢增加叠加冬季仔猪腹泻等疫病催化,2025年猪价中枢仍有支撑。在需求端,宏观政策加码带动消费复苏。生猪板块当前估值处近年来相对低位,低位配置价值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