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金融界银行视点,回顾2025年2月3日至2月7日一周以内的银行重要资讯。
【宏观要闻】
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
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分为8个部分、18条措施,明确了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集聚。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表示,证监会将制定细化落实工作方案,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与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压实行业机构责任,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从严打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名实施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90亿美元,升幅为0.21%
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90亿美元,较2024年12月末上升67亿美元,升幅为0.21%。
2025年1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国际贸易领域摩擦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延续高波动态势。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产品和区域结构日益多元化,对外贸易韧性不断增强,为国际收支总体平稳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央行等六部门拟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披露《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 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强化供应链金融规范,防控相关业务风险。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研究院主办级高级研究员曾圣钧指出,上述《通知(征求意见稿)》直击行业痛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曾圣钧表示,此次六部门联合发布规范措施,加强对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的金融支持,重点聚焦账款及时支付等中小企业权益保障问题提出系列措施。
【银行动态】
河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筹建
2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发布批复显示,同意筹建河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小组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筹建事宜,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事实上,河南农信改革一开始采用的是联合银行模式,2023年8月,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当年11月,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举行揭牌仪式,获得河南金融监管局颁发的《金融许可证》。
运营不到一年后,河南农信系统改革作出调整。2024年7月28日,河南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公告称,河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郑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法人机构已分别完成内部公司治理程序,审议通过了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河南农商银行(以监管部门核准名称为准)相关事项并形成决议。25家法人机构所有债权和债务由组建后的河南农商银行承接。25家法人机构自清产核资基准日至河南农商银行开业期间的经营损益,由成立后的河南农商银行全体股东享有和承担。
朔州农商银行存款利率长短“倒挂”
2月6日,朔州农商行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该行“整存整取”存款产品1年期利率为1.75%,2年期利率为1.45%,存两年反而不如存一年利息高,利率出现“倒挂”现象。同时,该行3年期利率为2.15%,5年期利率为1.9%,同样出现了“倒挂”。
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都出现过存款利率“倒挂”现象,但这一情况均集中在3年期与5年期产品上。朔州农商行此次1年期与2年期产品出现“倒挂”,实属罕见。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表示,利率“倒挂”取决于不同银行的决策,并非整个银行业的普遍现象。“这是特定的定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降低资金成本的一种手段。银行负债结构一旦优化到位,恐怕也不会再继续‘倒挂’了,它可能会修正过来。”曾刚说道。
成都银行提前三年完成80亿可转债摘牌,转股率达99.94%
成都银行公告显示,2月6日,其发行的“成银转债”实现强赎转股,正式从上交所摘牌。这意味着,“成银转债”不但成为2025年首支完成强赎的银行转债,成都银行也由此成为中西部首家实现可转债强赎补充资本的银行。
公开信息显示,“成银转债”的期限为发行之日起6年,即2022年3月3日(T日)至2028年3月2日。随着此次强赎转股,成都银行提前三年完成了80亿可转债的摘牌,成为近年来少数成功实现强赎转股的银行之一。根据发行计划,“成银转债”转股后,将按照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廊坊控股获准成为廊坊银行第一大股东
2月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同意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廊坊控股”)通过受让方式增持廊坊银行股份至19.99%。本次交易获批后,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在本次监管批文公布之前,当地国资已经提前放出消息。1月28日,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经廊坊控股集团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廊坊银行股权相关事宜的议案》,同意收购廊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2.55%股权。收购完成后,廊坊控股所持廊坊银行股份占比将升至19.99%,成为廊坊银行第一大股东。根据监管批复,2025年1月27日完成股权过户。
廊坊控股还表示,本次收购是廊坊控股着眼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以政企银强强联合,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企业成长和民生福祉,为推动廊坊高质量发展做出国企贡献。
贵州银行行长吴帆、副行长李健任职资格获批
2月7日,贵州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李健贵州银行副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李健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的任职资格;同日发布吴帆贵州银行董事、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吴帆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
【行业观察】
2025年春节假期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54.16亿笔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2月4日),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54.16亿笔、金额9.78万亿元,较去年春节假期(2024年2月10日-17日)分别增长24.50%、15.00%。其中,银联、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增长124.54%、90.49%。
13家银行业绩快报“出炉”:浦发银行净利增幅居首
年报季将近,A股银行的业绩快报接连发布。目前已有13家银行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快报,包括4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和1家农商行。
尽管行业整体面临着息差收窄、中收下滑的压力,但目前披露业绩快报的13家银行中绝大部分都实现了营收增长,其中南京银行去年营收同比增长11.32%至502.7亿元,增速最高,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营收增速超过两位数的银行。
从去年的归母净利润来看,13家银行中仅厦门银行利润同比有所下滑,其余银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31%至452.6亿元,增速最高。杭州银行、齐鲁银行、江苏银行、苏农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也均呈现两位数增幅。
银行理财市场年后开工
日前,建信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机构推出年后“开工”理财计划。年后,各银行理财机构推荐产品仍以稳健低波为主,虽然近期金价狂飙,但对于与黄金挂钩产品的布局依旧谨慎。
专家指出,“固收+”产品与多元化资产配置仍是理财市场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核心策略。2025年,理财机构对权益类产品的布局有望进一步加强。
银行纷纷启动首季“开门红”活动,贷款项目储备充足投放良好
近期,多家银行启动了2025年首季“开门红”活动,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工作思路,谋求在各项工作上提质、提效、提速、提标,实现良好开局。
在“开门红”节奏前移的推动下,业内认为,2025年1月信贷新增规模有望保持高位。从往年数据来看,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2024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2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中金公司研报提到,预计2025年1月份,信贷“开门红”新增贷款规模约4.5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略降,但单月信贷新增规模有望排在历史前三位;预计新增社融规模6.7万亿元,略高于2024年同期的6.5万亿元,余额增速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