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4350万人,较上年末增加了1083万人;与此同时,乡村常住人口为46478万人,减少了122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达到了67%,比上年末提高了0.84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三分之二,意味着目前每3个人中就有2个人居住在城镇。
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步伐也在加快。近年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市落户渠道也日益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要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的渠道更加畅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更加健全,协调推进潜力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培育出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以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还强调,要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进一步拓宽城镇落户渠道,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享有与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的权利,逐步实现未落户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快融入城市。
尽管我国城镇化率已经取得了显著提升,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些乡村人口数量较多的区域是当前城镇化挖潜的重点。截至2023年年末,乡村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省份有11个,分别是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河北、湖南、安徽、云南、广西、江苏和湖北。其中,河南、山东、四川和广东的乡村人口超过3000万人,河北乡村人口达2752万人,湖南乡村人口为2551万人,安徽乡村人口为2356万人。
行动计划指出,应以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东南、湘西南、粤西、川东等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区),加快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构建产业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