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北京市政协委员陶匡淳:完善支付体系,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2025-01-16 11:28:3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1月13日,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在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提出五大建议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健康养老需求日益扩大。北京市作为首都,常住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

1月13日,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在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提出五大建议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健康养老需求日益扩大。北京市作为首都,常住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据现有人口结构推算,预计到“十五五”初期,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5%;到“十六五”初期,这一比例将超过30%,届时北京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老龄健康已开展诸多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助餐、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失能失智照护服务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配套政策。在居家养老服务上,北京市创新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打造了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样板。在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上,上线了“北京养老服务网”及配套小程序等。

北京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认为,北京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具备较完善的顶层设计,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还需配备系统性保障措施来推动规划成功落地。

在政策保障方面,陶匡淳指出,北京市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在执行落地过程中,审评审批手续有待优化,《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五年过渡期政策落实有待深化。

在支付保障方面,当前群众的养老资金以养老保险和存款为主,政府救助为辅。然而,养老保险资金池日趋紧张,缺乏可持续性。此外,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失能老年人照护的有效补充,推动进度相对缓慢,自2020年《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试点方案》发布以来,仍仅限石景山区试点。

在医疗保障方面,陶匡淳认为,目前老年人医疗需求并未得到特殊关照,医养结合多停留在义诊、陪诊、健康档案等基础层面,有待建立从急救到照护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在人员保障方面,北京市养老护理人员存在缺口,共有养老护理人员约4.2万人,其中养老机构内护理员约1.1万人,而床位则有11.2万张。按1:4的配置比例,护理人员缺口约为1.7万人。此外,康复治疗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短缺,且养老服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亟待提升。

在物资保障方面,陶匡淳指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优质供给之间不匹配的矛盾逐渐突出。针对老年群体的生活用品、健康消费品相对短缺,公共环境的无障碍设施有待完善,在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上仍存在提升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陶匡淳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政策落地,简化审评审批手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政策建议向实施举措转化;规范价格政策,新增互联网医疗、上门服务等医养相关项目;扩大医联体建设范围,将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纳入医联体转诊和慢病管理范围。

二是完善支付体系,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进程,建立全市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医疗、医养、护理、养老机构及居家护理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规范和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稳步扩大个人养老金规模;鼓励企业设立企业年金,分担养老压力。

三是深化医养结合,确保社区、养老机构与急救、医疗网络间的信息通畅,借助智能监测设备,保证老年人在发病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救治;打通养老机构、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和转诊路径;探索开展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重点培养老年科医生、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建立老年人照护标准流程,并对人员进行岗前标准化的培训和考核;向家庭照护人员开展培训,减轻全职护理人员负担。

五是发展银发经济,培育品牌化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包括机构养老、居家 养老、助餐、助浴等服务提供方;鼓励企业研发适老化产品,如康复辅助器具、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鼓励开展适老化环境改造,持续给予政策支持。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北京市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